趨勢觀察/李宜樺 減碳…從伙食做起

當永續發展成為經營議題,企業該如何從日常營運中推動減碳?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指出,這幾年食品科技的進步,為企業減碳帶來好選擇,從員工伙食的供應去改善,也是推動減碳的方式之一。

 

保護環境 鼓勵蔬食

 

李宜樺指出,近年來與永續相關的亮點投融資案當中,有二件來自荷蘭的食品科技廠,透過肉品的替代食品,以及創造低碳排的蛋白質供應,其減碳效益特別受投資人青睞。

 

其中之一為荷蘭新創公司Mosa Meat,相較於傳統畜牧業產製流程,李宜樺表示,該公司是以動物細胞為基底,在實驗室培育出培植肉(cultured meat),這項低碳創新讓該公司獲得注資9,000萬美元。

 

另一家荷蘭食品科技公司Protein Brewery,也在近期獲得2,600萬美元資金,李宜樺指出,該公司生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產出非動物性蛋白的替代蛋白質,除了具備高營養價值外,與動物蛋白比較,用地、用水量極少,碳排放量低。

 

李宜樺指出,「吃素救地球」的口號並非空穴來風,有愈來愈多資料顯示,人類因為肉食習慣,對地球造成極大的環境衝擊,生產1磅(約0.45公斤)的肉必須要耗費2,500加崙(11,350公升)的水,但同樣生產1磅的小麥,卻只需要25加崙(114公升),足足差距100倍。

 

不只是機構投資人注意到食品科技的減碳商機,李宜樺表示,面對政府及供應鏈的減碳期待,一般企業也可以從伙食方面來落實永續,像是英國PwC總部去年也有一項做法,透過「蔬食星期三挑戰日」,從飲食上推動減碳作為。

 

 

六大產業 投資聚焦

 

李宜樺指出,英國PwC總部鼓勵員工每周三吃素,也就是每周至少吃素一天,該活動為期一個月,除了每周三的吃素運動之外,甚至舉辦蔬食美照比賽,鼓勵員工將他們吃素的照片放上網,並提供獎品獎勵員工的參與。

 

當然並非只有外國月亮比較圓,李宜樺指出,台灣在食品科技的創新也不遑多讓,譬如寬泰食品所投入豆纖等食品,在投資人之間蔚為話題。

 

李宜樺表示,透過食品科技減碳的商機,不會只有新創專美於前,傳統的食品廠可以投入,甚至擴及零售通路業者,是統一、全家,甚至家樂福等量販店,都已高度關注這個議題。

 

若再把眼光放到大環境的減碳趨勢,李宜樺表示,根據資誠《2021氣候科技現狀報告》,從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之間,全球有14%的創投資金用於氣候科技。

 

李宜樺指出,投資人最關注六個產業,首先當然是以綠能、氫能及儲能科技帶動的能源業,再來就是食品農業、製造業、建築業、金融服務業;另外如碳捕捉、移除及儲存技術,還有氣候變遷管理技術等,也是近期國際投資的重點。

 

在台灣方面,李宜樺表示,與風電、光電相關的投資,當然是持續進行,且吸引了相當程度的投資額,壽險資金更是扮演金援的要角;台泥、中鋼也在持續揭露碳捕捉在其製程的相關應用,減碳已是大趨勢,需要大小企業共同推動。

相關新聞

新台幣2日暴衝逾3%,各界擔心5日是否會看到2字頭,學者示警低毛利的企業經營風險大增,可能會有無薪假、裁員的情況發生,...
高齡化 與少子化的社會現象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常態,在這個大趨勢下,人類也是第一次面臨長壽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 英國 國家長壽創新研究中心(...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