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編者按: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南韓防疫表現已算前段班,高科技產業外銷也表現亮眼。但日前疫情再次爆發衝擊內部消費市場,加上文在寅上台後打房政策宣告失敗,南韓政府陷入兩頭燒的危機。與之相鄰的台灣在經濟、社會面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值得借鏡。

南韓智庫表示,國內經濟復甦動能正在減弱,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復熾拖累服務業。 南韓先前因爆發第3波疫情,首都圈宣布進入第2.5階段社交距離規範,導致健身房、咖啡廳被迫關門停業,對此,業者11日要求政府賠償數十億韓元的經濟損失。

知名智庫公共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IPPR)警告,英國脫歐貿易協議可能嚴重影響勞工權利、氣候和其他環境保護措施。

政府在1月1日開放符合萊克多巴胺容許值標準的美豬,以及30個月齡以上美牛進口,對萊豬的檢驗及上市,目前國內還在紛紛擾擾爭論不休,政府必須務實面對以解決美豬美牛之亂。

編者按:台灣人口於2020年首度出現負成長,不論於自然增加或是社會增加部分。面對人口結構改變,高齡化正快速發生,對未來經濟、社會福利、國家財政與教育都將帶來巨大影響。

《金融時報》報導,德國總理透過發言人表示,美國政府應效仿德國,制定限制網路煽動的法律,而不是任由Twitter、Facebook等平台自行制定規則。

人口負成長專題報導指出,台灣少子女化形成國安危機,已經喊了好多年,如今步入人口負成長,問題更加凸顯且面臨急迫性,如果無法有效解決,減緩負成長速度,將造成人才短缺、消費力降低等問題,嚴重衝擊經濟。

距離新冠病毒(COVID-19)爆發已經快一年,中國當局此前一直不願接受透明、獨立的團隊到武漢調查病毒起源。而在2020年歷經數月談判後,世界衛生組織(WHO)終於獲得批准進入,歲然最初一切進行得並不太順利,但於本月14號,,WHO團隊將抵達武漢,而究竟還能查到什麼、無法查到什麼,種種疑問依然是懸而未決的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