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第31屆北約峰會落幕,「中國帶來系統性挑戰」首度納入北約公報內容;不過,北約成員國將持續在可能之處與中國大陸維持建設性對話,互惠的透明與理解將使北約和中方均受惠。

最先於印度發現的B.1.617新冠變種病毒(世衛日前正式命名為Delta病毒株),是造成印度今年疫情大爆發的主要元兇,導致該國至今已有2940萬人染疫、37萬人身亡。傳染力更甚Alpha病毒株的Delta病毒,讓已被Alpha病毒株攻破國門的台灣,能否守住防線顯得格外重要。

據《人間福報》社論指出,疫情升溫,許多產業受到影響,暫停營業或宣布倒閉,儘管政府緊急推出了紓困4.0措施,但紓困金額及時程終究有限,許多人仍深陷疫情海嘯中。

為促使後疫情時代的國際發展更具韌性,台灣與歐美及亞太地區的公私界菁英領袖共同籌組獨立於世界衛生組織(WHO)體系之外的新國際聯盟「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Reform for Resilience Commission, R4RX)」,並列重要會員。在這個新的國際聯盟,台灣前副總統陳建仁、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出任為國際委員。

國內5月爆發本土疫情,衝擊內需產業。主計總處10日指出,5月國內疫情迅速升溫,一下子就進入全國防疫三級警戒,對內需產業之負面衝擊可能比去年更大,預計將從工時、薪資減少,逐步擴大到受僱員工人數減少。

全國三級警戒本周六就要滿一個月,各行各業面臨寒冬,許多人都在期待疫情受控後可以開始降級,促進復甦。台大公衛預醫及流病所教授陳秀熙指出,警戒降到二級有四個前提,其中醫護人員接種達七成、口罩及社交距離落實九成,已經達成,若未來一周能達成四項前提,或許可望在兩周後降級。

端午連假結束首日,全國同步施打由日本提供一百廿四萬劑AZ疫苗,因不同縣市採取不同做法,一開始顯得有些慌亂,但經過滾動式修正,許多縣市已將長照機構施打順序向前提,讓高風險區的長照機構得以獲得一層保護,但除了疫苗施打外,從感染管控、政府開放居家快篩、分區分流等防疫措施,都無法掉以輕心。

編者按:台灣疫情延燒至今已近一個月,許多產業與家庭生計都備受考驗,六月上路的紓困4.0方案,是否真的有替人民的生活帶來及時雨?還是只能望梅止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