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今年一月,《氣候變遷因應法》三讀通過,明訂台灣應於2050年前達成淨零排放目標。製造業部門排碳量占全國五成以上,因此產業排碳大戶是否積極響應政策宣示投入淨零轉型,是國家淨零目標能否達成的重要指標。然而根據金管會公開的上市櫃公司填報之減碳承諾,目前僅有7%上市櫃公司承諾淨零,多數企業仍在觀望是否要開始積極減碳,卻未見政府部門拿出減碳決心、制定有效的政策工具。
在「2050淨零排放」總目標的前提下,「臺灣碳權交易所」8月7日於高雄市開幕。交易所揭牌當天,總統、行政院長等政府首長雲集,共同見證台灣追隨國際腳步,正式將「碳排放權」轉化為商品,希望透過碳權交易,提供企業減少碳排放誘因,緩和地球日趨嚴重的暖化危機。
金門縣 環保局 表示,為落實 減塑 行動,自明年9月1日起金門縣轄內飲料店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違反者將依廢棄物清理法第51條第3項規定,處新台幣1200元至6000元罰鍰,希望減少一次用飲料杯生產與廢棄處理對環境的衝擊。
經濟部公布「開發單位使用再生水辦法」,限制每日2萬噸用水的工業大戶未來在擴建舊廠、新建廠時,工業用水必須使用5成的系統再生水,預計明年2月1日正式上路。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台灣3年二度遭遇旱情,去年修正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時,擴大再生水使用範圍,從原本的「水源供應短缺之虞地區」擴大為「使用再生水之適用範圍、一定比率、一定規模、替代方式及其他應遵循事項」。
威夷群島的第二大島毛伊島(又譯:茂宜島)近日遭受嚴重野火肆虐,截至當地時間13日已造成至少93人死亡,數百人失蹤。島上主要商業中心、歷史悠久的拉海納小鎮災情最為慘重,多數房屋被毀,逾萬名居民及遊客被迫撤離。
邱臣遠在臉書表示,台電去年決算審定虧損2272億元,今年恐擴大到2785億,屆時累計虧損將達到5000億元,已經超過台電今年1500億增資的資本額4800億元。事實上,經濟部除了從特別預算補助500億元填補虧損外,更計畫明年再增資1000億,合計增資及補助達3000億元,台電負債比將達95%,面臨破產情況。
謝錦芳採訪
政府在2016年提出新能源政策,預定2025年的發電能源配比,天然氣(5成)、燃煤(3成)、再生能源(2成),落實非核家園。對此,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薩克斯(Jeffrey Sachs)指出,「天然氣屬於化石燃料,不是去碳選項,如果全世界都改用天然氣,那會摧毀整個氣候系統。」
核能可能是能源來源的一部分,依然扮演重要角色。他指出, 「台灣做出廢核重大決策時,沒有擬定長期去碳計畫,相當不智,...
因應國際淨零轉型趨勢,政府去年3月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後續提出「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台灣碳權交易所則於8月7日將落腳高雄軟體園區,主要營業項目分成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買賣、碳諮詢及教育訓練等3大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