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造成的傷亡凸顯了災害預警和應急回應的慢半拍,除了修建堤壩等「硬體」措施,中國各地正在探索應對極端天氣的「軟體」升級。
為改善全球氣候變遷問題,達成永續發展目標,環保署原提出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於1月10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除明定主管機關淨零權責外,亦新增對排放源徵收碳費之機制,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營運長陳彩凰表示,該法案之通過,將淨零碳排從口號轉變為具強制性的法律規範,展現我國在2050年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之決心。
花蓮918地震後餘震不斷,加上連日雨勢,導致 蘇花公路 台9線159.3公里處的 大清水隧道 南口,前天深夜發生坍方意外,阻斷雙向交通。公路總局除盡速在15日下午5時搶通,也採4項海陸空疏運措施,除台鐵、海運、航空增班,中橫上午7時至下午5時開放小車、中巴通行。
中國大陸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11日與 美國 總統氣候問題特使柯瑞舉行視訊會談。雙方一致同意後續將進一步保持溝通。
《氣候變遷因應法》三讀通過,碳稅即將開徵,工商協進會11日提出八點建言,促政府速定相關子法,碳費徵收須考量企業整體競爭力、日後超徵稅收提撥一定比例協助企業溫室氣體減量等,以減少對工商界的衝擊。
受俄烏戰爭影響,國際能源價格大漲,台電去年虧損達新台幣2675億元;代理董事長曾文生今天表示,今年預計再虧2785億元,至年底恐累虧逾5400億元,除政府1500億元增資,也會向電價審議委員會爭取電價調整空間。
環保署 2022年與海委會合作進行空氣品質監測工作,將空品監測範圍由陸域延伸至海域,初步3個月監測結果顯示,自2020年起實施的低硫燃油政策已有成效,大幅降低二氧化硫濃度,並發現船舶進出港若減速可降低汙染排放,環保署表示,未來新的一期 空氣汙染 防制方案,並將船舶限速、岸電規範也將納入。
今年恐成最熱的一年!分析研究明確指出,全球 暖化 就是造成極端天氣的主要因素,科學家盼能透過更先進的氣候模型來精準評估相關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