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台灣明確將「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入法,企業是真永續還是「漂綠」,也成為各方關注的議題。對此,環保署表示,台灣分階段徵收碳費,同時鼓勵企業執行自願減量專案,對於減量額度抵換交易有把關機制,讓碳交易是減碳助力而非漂綠。
七國集團致力於到 2035 年實現電力行業“完全或絕大部分”脫碳,並“加速”淘汰未減排的燃煤發電,儘管 G7 多國能源和環境部長在會議之前協商中承諾到 2035 年實現電力行業脫碳,在迫切需要 G7 領導力時,德、日分別在繼續使用天然氣和煤炭的問題上堅守立場的反對,未能為設定淘汰煤炭的最後期限。
日前傳出台水提交立院的報告指出,現行水價難以引導民眾節約用水,擬採擴大累進費率,而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則說,今年已開徵耗水費,其他用水部分,目前尚無規劃要調漲,呼籲民眾節約用水。
總統蔡英文宣布台灣將成立碳權交易所後,外界關注總公司設立地點。行政院長陳建仁12日宣布,碳權交易所總公司將落腳在高雄。證交所也補充,台灣碳權交易所目前規劃總公司將設立於高雄,資訊交易中心設於台北,並於台北及高雄兩地分設據點同時分工營運,全力推廣人才培育。
立法院三讀通過環境部組織法,特立設環境部,明定9大掌理事項,包括環境影響評估、環境檢驗測定、空氣品質及水體品質保護等,並設立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化學物質管理署、環境管理署,以及國家環境研究院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等4個次級機關。然 未納入山林水土等業務,僅附帶決議要求政務委員督導成立「自然資源整合治理小組」,環團直言,行政院多個橫向聯繫小組功能往往不彰,對整合不抱期待。
全球碳排放量約 40%自建築建築轉型刻不容緩,立法院在審議《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在即,地球公民基金會及台灣綠領協會、綠色公民行動、主婦聯盟等環保團體,加上社區管委會代表,上午在台北市信義新城社區頂樓召開「都市的電都市發,屋頂光電要入法」記者會,疾呼屋頂光電要入法。
環保署委託金管會、指定由證交所主辦成立的「台灣碳權交易所」,可望在7月成立。金管會主委黃天牧27日表示,7月上路後第一階段是「代購」國外的碳權,供國內企業降低成本,第二階段是國內次級市場自由交易,則須等環保署年底前訂定子法,最快恐要到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