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權交易所 總公司落腳高雄

總統蔡英文宣布台灣將成立碳權交易所後,外界關注總公司設立地點。行政院長陳建仁12日宣布,碳權交易所總公司將落腳在高雄。證交所也補充,台灣碳權交易所目前規劃總公司將設立於高雄,資訊交易中心設於台北,並於台北及高雄兩地分設據點同時分工營運,全力推廣人才培育。

陳建仁12日出席高雄市橋頭再生水廠興建移轉營運計畫開工動土典禮時表示,高雄市長陳其邁自上任後,積極招商引資,行政院近年推動投資台灣三大方案,目前核准的投資金額已超過2兆元,其中高雄占近3千億元,同時也積極推動高雄產業轉型,持續朝高科技、智慧化、低碳化的方向發展,不僅成功促成台積電進駐楠梓產業園區一期園區,台積電半導體材料供應商、美商英特格(Entegris)公司日前也宣布將在高雄建置全球最大製造基地。

隨後陳揆即表示要告訴陳其邁一個好消息,「有關於碳權交易所的問題我已經解決了,這個總公司會設在高雄這個地方」。他說,最主要是因為高雄要往高科技去發展的時候,水電供應顯得相當重要。

據了解,在台灣將成立碳權交易所消息公布之後,高雄市政府即展開爭取。高雄市政府發言人周璟瑜表示,高雄市長陳其邁在競選期間即提出建立碳權交易平台,帶動公正轉型經濟模式,並責成環保局組成跨局處小組積極辦理,多次向中央爭取碳權交易平台設在高雄。

高雄市府官員表示,高雄擁有五大優勢,包括「碳權需求最多」,高雄2021年碳排放為5,737萬噸,占全國5分之一,受列管的高碳排企業逾90家,未來不管是碳費、總量管制制度實施後,高雄企業自願減量額度、國外自願性碳權之需求交易量都會是全台最大;「碳權供給最多」,高雄主要排放源的減量目標到2030年將超過1,000萬噸,再加上鋼鐵、石化業產業鏈完整,透過產業聯盟以大帶小來創造企業外部減碳效益,將是減量額度的主要供給來源。

另外,高雄碳排大戶多為鋼鐵、石化等傳統重工業,碳排放計算、揭露、分析已行之有年,既有數據資料庫將成為未來碳權交易良好基礎;未來我國碳邊境調整機制實施後,進入高雄港之貨物亦將衍生碳交易需求;以及高雄市《淨零城市自治條例》等淨零法規作為碳交易推動之基石,高雄成立碳交易所具地利優勢。

 

相關新聞

新台幣近期失速爆升引發恐慌,市場對關稅戰升級為貨幣戰的憂慮成為現在進行式,新台幣短短兩日升值達1.872元,不僅衝擊出口商獲利,...
新台幣2日暴衝逾3%,各界擔心5日是否會看到2字頭,學者示警低毛利的企業經營風險大增,可能會有無薪假、裁員的情況發生,...
高齡化 與少子化的社會現象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常態,在這個大趨勢下,人類也是第一次面臨長壽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 英國 國家長壽創新研究中心(...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