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10日晚間與德國總理梅克爾通電話。習近平除肯定梅克爾多年來推動中德關係發展,並希望德方推動歐盟堅持正確對華政策,客觀看待差異,理性處理分歧,推動中歐關係持續健康發展。
綜合媒體報導,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0日上午應約與美國總統拜登熱線。習近平指出,中美關係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選擇題,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題。拜登則回應,兩國沒有理由由於競爭而陷入衝突。美方從無意改變一個中國政策,美方願同中方展開建設性對話,推動美中關係重回正軌。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10日警告,世界正在「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並敦促各國採取緊急行動來對抗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和氣候變遷。
代表46個最低度開發國家集團(LDC Group)的不丹官員旺迪(Sonam Phuntsho Wangdi)今天(10日)發表聲明說,世界上最貧窮的各國要求國際提供更多協助,讓他們能夠符合疫苗接種和隔離的要求,以確保他們能夠參加下個月在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召開的全球氣候會議。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昨(8日)致函美國國會領導人,警告若國會再不採取行動提高或暫停債務上限,政府自8月以來提供的紓困額度將在10月用盡。他指出並警告在所有可用措施和手頭現金用完之前,國會若還不採取行動提高或暫停債務限額,恐將造成美國的經濟損害,並可能會再次導致聯邦政府停擺或債務違約。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根據美國聯準會(Fed)9日發布的最新褐皮書報告顯示,美經濟略放緩,聯準會(Fed)未來的貨幣政策及與全球金融的走向也就愈來愈清楚。
近期美國重大天災不斷,艾妲颶風、西部山火、紐約及新澤西州發生前所未有的強降雨洪災,凡此種種均揭露嚴峻事實:美國對氣候變遷的準備尚未完妥,專家警告更慘重天災還在後頭。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 26)下月底召開。英國智庫學者指出,中國是全球應對氣候變遷成敗的關鍵因素,由於事涉廣大公共利益,整體關係惡化仍不該影響西方與中國的相關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