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指出,近期的國際趨勢是在貿易、投資、生產與金融等方面走向分裂。預料美中俄之對抗長期仍將持續,世人對國際經濟體制之進一步裂解或須有心理準備。
在歷經多次修憲後,法國雙首長制的運作,反映出總統與國會的兩種民意表現,法國總統大選後,今年6月即將舉行法國國民議會改選,馬克宏當選,將反應出現今歐洲政壇普遍現象,他恐要面對過去三次法國「左右共治」的現象,即左、右兩派在政壇均不佔絕對優勢。右派政黨要翻轉國會席次過半的局勢,迫使任命在野政黨人選擔任總理,歐洲可能將走向左、右共治。
法國大選最後馬克宏拿下整體59%的選票,擊敗右翼候選人勒龐,成功連任。外媒分析指出,本次選舉棄票率高達28%,創下50年新高。選民不願選擇極右派候選人退出歐盟、敵視美國等主張,而「被迫」選擇了馬克宏。專家警告,民粹、反歐親俄的選民可能只是沒有出來投票。
編按:法國總統馬克宏作為歐盟輪值主席國元首,他於歐洲議會發表演說,闡述歐盟氣候、邊界安全等優先政策。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從新任歐洲議會議長梅特索拉(Roberta Metsola)手中接過發言權後,先向11日病逝的前議長薩索里(David Sassoli)致意。
美國聯準會(Fed)公布的褐皮書報告指出,來自美國企業的事證顯示,雖然通膨很高、供應鏈受損,美國經濟由於新冠病例下降獲得提振,仍然保持韌性。Fed正準備加速收緊借貸成本穩定經濟,通膨與供應鏈問題沒有出現緩解跡象。
聯準會(Fed)內部對於升息路徑更趨鷹派,包括芝加哥聯準銀行總裁伊凡斯(Charles Evans)與舊金山聯準銀行總裁戴莉(Mary Daly)都主張基準利率今年底前應升至2.5%。而據利率期貨盤顯示,市場預估上半年再升4碼,即5、6月會期Fed各升2碼的機率已達百分之百。
《工商時報》社論指出,俄烏戰爭引發原物料、零組件的供應鏈斷鏈,石油、能源價格飆漲之外,對糧食的充分供應、價格的波動,衝擊相當大。而因目前各方勢力介入,短期內戰事似乎也沒有止歇的跡象,對糧食的供應及價格帶來重大的威脅。
隨著俄烏戰爭加劇疫後復甦走緩,成長放緩和高通膨所構成的停滯性通膨將重創全球經濟,國際貨幣基金本周將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華爾街銀行高盛則預估,美國經濟未來兩年陷入衰退的機率約有35%。學者示警,台灣最快在第三季、最慢第四季就會出現停滯性通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