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政壇可能將走向左、右共治

在歷經多次修憲後,法國雙首長制的運作,反映出總統與國會的兩種民意表現,法國總統大選後,今年6月即將舉行法國國民議會改選,馬克宏當選,將反應出現今歐洲政壇普遍現象,他恐要面對過去三次法國「左右共治」的現象,即左、右兩派在政壇均不佔絕對優勢。右派政黨要翻轉國會席次過半的局勢,迫使任命在野政黨人選擔任總理,歐洲可能將走向左、右共治。

法國總大選第二輪投票結果出爐,現任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以58%的選票連任成功,成為法國20年來首位連任的現任總統,這對法國政治及國際形勢具有相當程度的意涵。

首先,對法國國內來說,馬克宏再度擊敗極右派領袖勒龐(Marine Le Pen),意味著法國社會對極右派的政策仍有所疑慮,馬克宏的中間路線再度取得民眾的認同;其次,歐洲在歷經英國脫歐、俄烏戰爭的外部環境變遷,馬克宏能順利連任,代表法國親歐的路線不會改變,這對巨變的國際情勢來說,具有穩定的意義。

這一方面是因為當前的俄烏戰爭使世界更加關心法國的政治走向;而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法國的這場總統大選折射出了當今歐洲政壇的一個普遍現象,即:左、右兩派在政壇均不佔絕對優勢;同時,右派正在朝著溫和的方向發展,這使得其主張不再過於極端、並相對能夠被民眾接受,繼而能夠在選舉中得到較高的支持率。因此,歐洲的右派的力量正在上升,並可能有機會在政治上發揮更大和更加直接的作用;而與此同時,未來歐洲政治可能將走向左、右共治的道路。

左、右翼均不能獨自控制局勢

此輪法國總統選舉的情況是:左、右兩派的選票如果合起來,完全可以左右大選局勢,但各自又都不在政壇占絕對優勢,無論是梅朗雄的「不屈的法蘭西」黨還是勒龐的「國民聯盟」黨都呈現出這一特徵;同時,勒龐的右翼政黨在第一輪選舉中以第二大支持率進入關鍵的第二輪選舉,並向總統寶座衝刺,這使勒龐陷入同支持率最高、本質上也屬於右翼但偏中的馬克龍政黨博弈的境地,在相當程度上形成了「同志相爭」的態勢,這使得無論是勒龐還是馬克龍,都需要數目龐大的左派選民的支持,才能最終贏得多數選票以當選。

上周法國多家民意機構的預測是,經過第一輪投票後,馬克龍將以6至14個百分點的優勢戰勝勒龐,同時法國四家調查機構4月22日公布的民調結果分別預測,大選第二輪馬克龍將贏得53%、57%、55.5%和55%的選票。但馬克龍和勒龐當時都對民調的數字不敢太當回事。因為有一個非常確切而可怕的數字是:首輪投票後出局的極左翼政黨「不屈的法蘭西」黨的候選人梅朗雄雖然第一輪敗選,卻留下了771萬張選票,此外綠黨、社會黨等其他極左和中左翼政黨候選人也有近350萬張選票,這意味著共有1100萬張左翼政黨支持者的選票投向不明,而這對於馬克龍和勒龐誰最終贏得總統大位,將產生決定性影響。

也就是說,無論是右翼偏中的馬克龍的政黨,還是相對更右翼的勒龐的「國民聯盟」政黨,最終都需要法國左翼政黨的選票才能贏得總統大選,誰獲得的左翼支持者選票更多,誰就能獲勝,這驗證了左、右共治的重要性,而且顯而易見。

特别值得關注的是馬克龍的競爭對手勒龐在此輪競選中的表現。在當時左派選票對勝選作用巨大的態勢下,處於相對不利狀況、更加右翼的勒龐部分更改了其選舉政綱的極右部分,使她變得比原來溫和了。例如她不再提原來政綱里說的「退出歐元」了,因為這很不現實而且難以操作。此外,她提出關注社會底層和反對貧富懸殊過大的社會政策,還修改了原來對外政綱中「退出北約」的主張,改為僅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這也使得她看上去不再像過去那樣激進,甚至和極左翼政黨梅朗雄的立場都有相近之處。這些因素使得當時的所有觀察家都不敢小視勒龐;同時也說明:在當今歐洲政壇上,溫和而不極端的右派將受到民眾歡迎。但儘管如此,勒龐仍然非常需要大量左翼支持者的選票才能確保當選,這意味著左、右共治對勝選的決定性因素仍然在發揮作用。

歐洲可能走向左、右共治

歐洲政壇左、右共治的必要性不僅體現在選舉中,更會直接影響選舉後的國家治理,這使得左、右共治可能會成為未來歐洲政壇的一種趨勢。

就法國的情況來說,選舉獲勝的馬克龍也必須馬上就要面臨左、右共治的迫切問題。上周美聯社引述政治分析家、巴黎政治學院歷史中心主任Marc Lazar的話說,如果馬克龍再次當選,「會有一個大問題:很多將要投票給馬克龍的人,他們不是投票給(馬克龍的)這個計劃,而是因為他們拒絕了瑪麗娜•勒龐」,這意味著馬克龍將在法國面臨「高度的不信任」。

此外,美聯社還預測,周日法國總統選舉的勝利者很快還將面臨另一個治理法國的障礙:6月的法國立法選舉將決定誰控制法國國民議會的多數席位。

這是現實的問題,新一任法國總統無法迴避,因為梅朗雄在選舉中就高調聲稱:我可以當總理!鑒於這種態勢,在法國新總統組閣時,可能將不得不在總理和部長等席位的安排上,對左、右翼政黨人士都要有所考慮。這是當前一個很值得觀察的點。如果馬克龍邁出了這一步,將標誌著歐洲政壇開啟了左、右共治的進程,而這不僅對歐洲的內政影響深遠,而且對歐洲與中、美、俄三國的關係,對當前的俄烏戰爭,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另一個已知的例子是德國去年的組閣。在左、右兩派在選舉中都不佔絕對優勢的現實下,德國組成了左翼的社會民主黨、綠黨以及右翼的自由民主黨聯合執政的政府,而且各自分配了重要的政府席位。當然,目前這三個政黨還在相互博弈和磨合,但這個進程已經無法扭轉。

歐洲的龍頭法、德兩國如果都開啟了左、右共治的政治,這對歐洲的影響將是導向性的。

相關新聞

微軟將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人工智慧(AI)大廠G42,投資15億美元。據悉美國官員先前與G42展開幕後磋商。路透 微軟...
 美國總統拜登備戰大選拚連任之際,美中貿易戰再掀波瀾。外媒報導,拜登擬對原先最高為7.5%的中國鋼、鋁產品,以「301條款」課徵高達25%...
優市場預期;經濟恢復消費不及生產,需進一步關注中小企業發展  大陸統計局16日公布今年第一季GDP年增5.3%,較上季加快0.1個百分點,...
國際貨幣基金 (IMF) 小幅上調對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期,原因是美國和一些新興市場表現強勁,不過同時也警告,在持續通膨和地緣政治風險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