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從缺水到淹水,短短幾個月、旱澇齊至的現象,更加證明氣候危機已是現在進行式。當各界激起2500億前瞻治水是否有效的論戰時,比起「不淹水」,追求「不怕淹水」的承洪韌性,或許更是我們該重視的氣候調適能力。

聯合國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昨發布氣候變遷評估報告,直指二○四○年全球將增溫一點五度C,相比過去認為只要積極減碳仍能守住一點五度C的說法,最新報告更不樂觀。

綜合媒體報導,台灣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成為台灣在歐洲國家成立的第一個以「台灣」為名代表處;歐美發聲明支持,陸堅持「一中原則」抵制。

聯合國IPCC報告指出2040年全球將增溫1.5度,我國最高氣候政策法案「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將修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但草案仍卡在環保署,拖累減碳腳步。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今天在華府與日本國家安保局長秋葉剛男會晤,台海和平穩定再次成會談焦點之一。兩人也強調美日共同維繫自由開放印太區域的重要性,明顯劍指中國。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近日表示,中國目前是習近平一人決策,為台海帶來空前不確定性,美國會多方強化區域嚇阻力。

蔡英文總統接受日本文藝春秋月刊訪問,一方面當然是在國內疫情穩定後,回過頭來開始對國際發聲,但另外一方面,則是觀察到美國下半年把外交重點放在亞太,預先設定議題。

全台豪雨成災,有立委質疑前瞻基礎建設宣稱投入2500多億元「水環境建設」,到底成效在哪裡?對此,經濟部水利署今(9)日表示,政府以前瞻水環境計畫建設了許多水利設施,此次氣候變遷的威力,工程雖然不能全面防範,但做到了讓淹水面積減少,退水速度加快的成效。

山林區的國土規畫是治水根本,可惜前瞻治水預算沒有用在刀口上!針對近日中南部淹水,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認為,山林休憩與山坡地開發,都是大雨後土石崩落與淹水的主因,水利署應針對目前預算執行成效提出完整的檢討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