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表示,今年預估生產疫苗30億劑,以達群體免疫的70%接種率估算,全世界要2022年底才能達標,但如能增加疫苗生產量,就能縮短時間並提早解封

台灣3月4日取得首批11.7萬劑AZ疫苗,正在進行檢驗封緘程序。疾病管制署3月5日第五次新冠肺炎線上研討會,透露新冠疫苗接種三階段規劃,預計今年6月起開始65歲以上長者接種,9月全面開放到最後一類實施對象。民眾會拿到接種記錄卡,也可透過健保署的「健康存摺」app查看接種紀錄,疾管署也已規劃接種記錄卡,並將推出「Taiwan V-Watch」app,透過LINE及雙向簡訊追蹤疫苗副作用。接種後的不良反應監測,將採取被動、主動雙軌並行。

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2日發表的資訊,2020年武漢肺炎(COVID-19)危機,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度最大降幅,整體下滑幅度約6%,但不同地區和不同時段之間的表現存在明顯差異。如今,許多經濟體的排放量已超越疫情前水準。

新冠病毒疫情已在全球蔓延了1年時間。為了防止發生經濟危機,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仍在繼續採取前所未有的財政刺激政策和貨幣寬鬆措施。實體經濟恢復緩慢,無處可去的資金正不斷流入各種實物資産。異常的扭曲狀態讓人聯想起過去的經濟泡沫。

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積極展開跨國合作,除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合作車用設計研發,同時與日本及澳洲研究單位合作,投入前瞻的量子電腦相關研發。

美中科技戰未歇,美媒指出,大陸「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發展人工智慧、晶片、量子計算等七個涉及國安的科技領域,在與美國的科技競賽中加大賭注,此舉頗有與美國競爭、甚至決戰國家安全的意味。

有望給新一代計算機帶來革新的「量子計算機」的研究開發正在全球掀起熱潮。領先者是美國,但最近中國迅速追趕。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以熟悉專利申請和研究資金獲得額等分析的日本Astamuse的數據為基礎,嘗試剖析了主要國家的動向。

美國最早將於2021年確定互聯網密碼的新標準技術。未來有望實現的高性能量子計算機也難以破解的加密技術將被選為標準技術。中國十分重視機密信息管理,希望讓使用專用通信設備的其他通信技術進入國際標準。圍繞未來網路安全的主導權之爭日趨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