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編按:《工商時報》整理報導,未來全球經濟成長雖可期仍存在風險,尤變種病毒與供應鏈斷鏈問題影響最大,除非疫苗施打全球普緩解。再者,即使全球供應鏈已重新區域佈局,加強供應鏈韌性及降低集中依賴度,然生產瓶頸在短期料仍無法突破。最後國際油價與天然氣價格走揚、中國限電措施等,更加深市場對供應鏈瓶頸的擔憂。
晶圓代工廠台積電正式拍板決定赴日本投資設立晶圓製造廠,預計2022年開始建廠,將於2024年量產。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今天表示,期待對日本經濟安全保障帶來很大助益。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今天承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重要性,也希望這個組織成功,但表示,美方對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的立場已改變。
英國議會跨黨派小組近日公布對政府抗疫政策提出檢討報告,認為英國防疫政策是「公共衛生嚴重失誤」,尤其疫情爆發初期,未能及時採取措施防止病毒蔓延,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失誤之一。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認為,對錯誤的政策提出檢討,這是英國依科學證據決策的偉大之處,值得學習。
美國聯準會(Fed)三名官員12日一致表示,美國經濟強勁復甦、勞動市場出現進展,已滿足Fed自11月開始縮減購債的條件。但他們坦言,通膨升溫時間恐比他們預期來得久。美國前財長桑默斯(Larry Summers)13日警告美國恐有通膨失控風險,批評Fed控制通膨的行動慢半拍。
前海基會董事長、精神科專科醫師洪奇昌撰文指出,美中戰略競爭和兩岸政治歧異皆非短期內可化解,為了避免集體夢遊走向衝突,台灣的決斷並須更為細緻,一方面,對中華民國前途的「四個堅持」是沒有模糊空間的。
美國哈佛大學原先設置在北京語言大學裡的「哈佛北京書院」,將從2022年開始改為與台灣大學合作,並且改名「哈佛台北書院」。外交部對此表示,樂見哈佛大學與台灣大學建立兩校合作計劃,並且歡迎哈佛大學選送美國優秀菁英來台灣研習華語文。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聯合國氣候高峰會前夕發表最新報告,強調氣候變遷是人類健康面臨的最大威脅,若坐視不管將讓過去50年全球公衛發展功虧一簣,並呼籲各國更積極制定環保政策以達成減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