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APEC舉行前夕,台灣擴展經貿關係再突圍!台英雙方8日正式簽署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ETP),將盡速就數位貿易、投資、再生能源與淨零碳排等三項議題展開談判,這是台灣首次與歐洲國家建立進一步經貿關係的框架基礎。行政院長陳建仁說,台英ETP將有助於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圍繞半導體技術的對華出口管制,美國政府將當初決定針對韓國和台灣企業的1年適用豁免改為無限期,允許韓國和台灣企業的中國工廠引進美國技術。美國為了避免短期內局面混亂,暫時放寬管制,似乎是靜下心來通過5年計劃推進去中國化。

台灣民眾抵抗意志的高低,一直是台灣、中國、美國間互相角力、互相投入與抵銷的過程。

國際收支數據顯示,中國首次出現季度外國直接投資(FDI)赤字,突顯出在西方政府採取「去風險」措施後,北京方面在吸引海外企業方面面臨的挑戰。

根據週五晚間公佈的中國國際收支初步數據, 7 月至 9 月期間直接投資負債(衡量外國直接投資的指標)為赤字 118億美元。 這是中國外匯監管機構自 1998 年開始編制數據以來首次出現季度缺口,這可能與西方國家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日益加劇的情況下,對中國「去風險化」的影響有關。...

農產品受到戰爭與聖嬰現象干擾供給,價格高漲;以哈、俄烏戰爭未歇,原油短期上看100美元;大陸經濟疲軟雖導致礦物價格大跌,但電動車熱的利多,仍帶來價格波動,多種原料商品價格都高度動盪,分析師認為農產品、原油及礦物都易漲難跌

今年來美元指數居高不下,影響主要亞幣連袂走跌,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持續破底,1日盤中最低貶至32.495元,距32.5元大關僅剩半步之遙。 為此,臨尾盤之際央行進場調節穩住市場,匯價貶幅應聲收斂,終場以32.484元、貶6.5分作收,不只再度刷新今年新低價,並創下2016年6月28日以來的近七年半新低

台灣一直擔心認知作戰、聲討中共同路人;真正危機是偽美國同路人,散播不實言論,把台灣推向險境。我們如果沒有打敗敵人的能耐,自己就要控制,不要期待老大撐腰。備戰導向的參選人,會重蹈內唐亞胡覆轍,引導台灣走向戰爭;強調避戰,才能以和談開啟兩岸和解,迎向台灣長期和平。

余紀忠基金會自2008年以來與國立中央大學合辦講座,活動今天盛大舉行,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吳玉山擔任主講人,以「烏俄戰爭對臺灣的啟示:比較、互動與示範」為講題,校方為緬懷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以言論報國精神,也將編號603200余紀忠小行星致贈給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