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聯合國保護世界海洋多樣性的公海條約(High Seas Treaty)今天獲得67個國家簽署,往扭轉過度捕撈等人類活動對脆弱海洋生態造成的破壞再邁進一步。這項保護公海生物多樣性的全球協議經多年討論,終在今年3月達成共識,在6月由聯合國正式通過;各界認為要實現在2030年前保護全球30%的海洋和陸地,即「30x30」目標,「公海條約」至關重要。

2008年9月15日,美國大型金融企業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破産,引發全球金融危機,這一事件至今已過去15年。吸取教訓而變得堅固的金融體系又開始顯露出破綻。雷曼危機後增大的寬鬆貨幣洪流會再次引發危機嗎?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19日發布最新經濟預測,將今年全球GDP成長率預測從2.7%上修至3%,主要是受到美國擴張幅度超出預期,抑制全球經濟放緩速度。而中國大陸經濟疲弱,恐成為拖累明年全球經濟的主要元凶。

G20成立廿多年來,一直維持相同會員,包括G7、金磚五國(BRICS)與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韓國、印尼、澳洲、阿根廷、墨西哥等新興工業國在內的十九個主權國家,及歐盟(EU)。不過,在今年印度舉行的峰會中,正式將另一個國際組織納入,就是擁有五十五個成員國的 非洲 聯盟(African Union, AU)。

在中美雙邊官員積極鋪墊下,「習拜會」再露曙光。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和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16至17日於馬爾他舉行多輪會晤,美方官員透露,兩人談及領導人會面的可能性。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也接力於美東時間18日會晤。

歐洲央行(ECB)管理委員會委員暨希臘央行總裁圖納拉斯(Yannis Stournaras)17日接受媒體訪問時指稱,借貸成本很可能已經觸頂,目前歐元區各國政府應藉由緊縮財政政策來協助遏止通膨。

持續不斷的戰爭、極端氣候、出口限制等因素造成糧食通膨的警告燈全亮,為了控制糧食不安加劇和價格上漲,世界可以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