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9/18~9/22)重要新聞回顧

【水水台灣】
保護海洋多樣性 聯合國大會近70國簽署公海條約
聯合國保護世界海洋多樣性的公海條約(High Seas Treaty)今天獲得67個國家簽署,往扭轉過度捕撈等人類活動對脆弱海洋生態造成的破壞再邁進一步。
延伸閱讀1:國際條約對台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影響及挑戰
延伸閱讀2:生物多樣性危機!科學家如何藉eDNA技術保護海洋物種?
延伸閱讀3 : 國際淨灘日守護海洋 靈鷲山樂當地球清道夫
離岸風電選商只重技術財力 環團籲重視環境及社會承諾
經濟部即將公布離岸風電第三階段第二期選商規則草案,立委洪申翰與環團昨(19)日召開記者會,呼籲主管機關將「環境及社會承諾事項」納入評選項目,以避免離岸風電形成「重財力、技術」卻「輕生態」。環團表示,過去許多開發案對環境影響評估只做到最低標準,政府也只看重廠商的建造技術和財務健全度,洪申翰去年曾向能源局提出改善,卻不了了之。經濟部則回應,會將上述民間說法納入考量,並盡快公布草案。
延伸閱讀1:亞太離岸風電成長快速 外資加碼投資台灣
延伸閱讀2:選商規則月底拍板…離岸風電趨勢 國產化、新工法
延伸閱讀3 : 離岸風電地質調查開放新功能 助風場規畫
環境部長薛富盛:碳費機制擬納CPI 避免綠色通膨
新任環境部長薛富盛面臨諸多挑戰,首要面對的議題即為備受爭議的四接環評與碳費機制。他接受聯合報專訪時表示,每個環評案件都很重要,不會特別針對某案提出討論,至於碳費機制,薛富盛表示可能會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納入考量,不希望開徵碳費導致「綠色通膨」。
延伸閱讀1:綠色通膨浪潮來襲 不可輕忽
延伸閱讀2:綠色通膨來襲 劉憶如:先穩物價
延伸閱讀3 : 綠色經濟發酵!傳統能源轉向綠能速度過快 恐出現通膨效應
【公與義】
OECD:今年全球經濟成長估3%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19日發布最新經濟預測,將今年全球GDP成長率預測從2.7%上修至3%,主要是受到美國擴張幅度超出預期,抑制全球經濟放緩速度。而中國大陸經濟疲弱,恐成為拖累明年全球經濟的主要元凶。
延伸閱讀1:OECD調降明年經濟成長
延伸閱讀2:央行總裁楊金龍示警 全球經濟四風險
延伸閱讀3 : 小摩:油價恐飆至120美元 全球經濟下季瀕停滯
ECB籲歐元區 緊縮財政打通膨
歐洲央行(ECB)管理委員會委員暨希臘央行總裁圖納拉斯(Yannis Stournaras)17日接受媒體訪問時指稱,借貸成本很可能已經觸頂,目前歐元區各國政府應藉由緊縮財政政策來協助遏止通膨。
延伸閱讀1:歐洲央行管委Stournaras稱,ECB下一步可能是降息
延伸閱讀2:歐元區通膨仍高但經濟惡化 ECB升息與否陷兩難
延伸閱讀3 : 歐洲央行升息1碼 利率連十升為替通膨降溫
小麥、玉米、大豆,糧食通膨的警告燈全亮
持續不斷的戰爭、極端氣候、出口限制等因素造成糧食通膨的警告燈全亮,為了控制糧食不安加劇和價格上漲,世界可以做些什麼?
延伸閱讀1:全球糧食面臨危機 氣侯與俄烏戰致價格居高不下
延伸閱讀2:印度糧價大漲效應 恐加劇世界通膨
延伸閱讀3 : 通膨降溫但聖嬰來了,今年食物價格將繼續漲
王毅會蘇利文 習拜會再露曙光
在中美雙邊官員積極鋪墊下,「習拜會」再露曙光。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和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16至17日於馬爾他舉行多輪會晤,美方官員透露,兩人談及領導人會面的可能性。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也接力於美東時間18日會晤。
延伸閱讀1:中美高層融冰醞釀習拜會
延伸閱讀2:王毅會蘇利文 台灣議題談最久
延伸閱讀3 : 穿梭美俄 王毅會蘇利文後轉赴俄戰略安全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