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為改善全球氣候變遷問題,達成永續發展目標,環保署原提出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於1月10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除明定主管機關淨零權責外,亦新增對排放源徵收碳費之機制,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營運長陳彩凰表示,該法案之通過,將淨零碳排從口號轉變為具強制性的法律規範,展現我國在2050年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之決心。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十四日表示,東亞可能成為下個烏克蘭,並呼籲各國統一陣線,對抗崛起的中國大陸和好戰的北韓。岸田近日來走訪歐美,此一發言被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引述分析,日本意在藉此發展軍事力量,並「拖歐入亞」借助歐洲國家牽制中國和俄羅斯。
民進黨15日舉辦黨主席補選,由於副總統賴清德同額參選,確定當選第17屆黨主席。目前民進黨經歷九合一大選落敗,黨內又不斷有開除異己同黨人士的聲浪,內憂外患下,賴清德如何帶領民進黨贏回人民信任,外界都還在觀察。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美國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主持的兵棋推演(wargame)報告稱,北京若在2026年對台灣發動戰爭,台灣將在美國及日本介入下「慘勝」。基於兩岸局勢緊張,美國及日本的外長與防長,11日在華府舉行安保諮商會議,強調維持台海和平穩定對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至關重要。
花蓮918地震後餘震不斷,加上連日雨勢,導致 蘇花公路 台9線159.3公里處的 大清水隧道 南口,前天深夜發生坍方意外,阻斷雙向交通。公路總局除盡速在15日下午5時搶通,也採4項海陸空疏運措施,除台鐵、海運、航空增班,中橫上午7時至下午5時開放小車、中巴通行。
中國大陸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11日與 美國 總統氣候問題特使柯瑞舉行視訊會談。雙方一致同意後續將進一步保持溝通。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英國首相蘇納克今天在「倫敦塔」城堡會晤並正式簽署「相互准入協定」,英國成為首個與日方簽約的歐洲國家,雙方將可在對方領土部署武裝部隊;岸田文雄與蘇納克皆提到,英日防衛安全合作有助增進全球穩定。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今天對此表示,中國是各國合作的夥伴,不是任何國家的挑戰,不應製造假想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