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察哈爾學會國際輿情研究中心秘書曹辛於《金融時報》撰稿指出,美國放棄對新冠疫苗的知識產權保護,除了客觀上具有的人道主義色彩外,實際上還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疫苗外交戰。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內地人口超過14.1億,較10年前人口普查增加逾5%。國家統計局形容,中國人口紅利,以及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依然存在。但當局承認,中國人口增長放緩,需要採取措施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並要辯證看待人口變化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美國近期轉態支持臨時豁免新冠疫苗專利保護的做法引發行業和個別國家的強烈反對。在支持和反對方吵吵嚷嚷的背後,在全球新冠疫苗生產和分配不均的大背景下,臨時犧牲行業利益是否能真正促進疫苗增產並實現分配公平?美國轉態的真正動機和目的是什麼?是否有替代方案實現疫苗平等?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地狹人稠的台灣,土地是最昂貴的產品也是最珍貴的資源,多年來缺乏完整的土地規劃與管制,導致農地千瘡百孔、山林面目全非。《國土計畫法》通過5年以來,已完成全國國土計畫及縣市國土計畫,接下來將邁向最後階段,制定出功能分區與土地使用管制,預計要到2025年5月才能全面實行。

經歷去年的《國土計畫法》修法風波,我國終於完成國土計畫第二階段作業,18個縣市國土計畫全數趕在法定期限之前,於上月30日由內政部公告實施。即日起,全國土地利用都應符合國土計畫指導原則,而地方政府也須於四年內,也就是2025年4月底前,完成國土功能分區圖的公告,屆時《區域計畫法》將功成身退。

《金融時報》報導,拜登政府呼籲豁免疫苗專利後,法國總統馬克宏在歐盟峰會上的發言將矛頭對準美國,他認為與疫苗出口禁令相比,有關豁免疫苗專利的討論只是次要問題。他試圖扭轉局勢,指責「盎格魯-撒克遜」國家阻礙了救命疫苗的全球供應。

全球水資源嚴重不足,世界近三分之一人口生活在「高度缺水」的國家。

砂拉越,馬來西亞的三大州屬之一,擁有亞洲最茂盛的熱帶雨林。但從一九八○年代開始出現大規模工業伐木後,一切都變了。失控的濫伐破壞珍稀樹種與野生動物棲地,衝擊當地原住民生計,熱帶雨林迅速消失則加速全球暖化。馬來西亞砍伐天然林,台灣正是主要消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