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行政院核定「國家 氣候變遷 調適行動計畫」,預計投入4,116億元,其中以 水資源 領域投入約2,067億元最多,希望確保民生、產業供水穩定,目標2036年前用水可滿足,整體備援自28%提升到50%。
印尼自二○一九年以來結合美國、中國、巴西及香港的跨國企業,為了採鎳已毀壞二點三萬公頃的森林,其中有些特許礦區的森林,生物多樣性極高,是碰不得的。
我國籃球歷史上,最近半世紀的世局變化最豐富,領導臺灣籃球運動的領導者不乏其人,但其中一位在接近70歲的古稀之齡才意外參與籃球事務,從領導一支實力強勁的女籃隊環遊半個地球外的大美洲地區10國35連勝,到接掌中華民國籃球協會,創辦瓊斯盃國際籃球賽,開創空前的五大洲籃球會師寶島,創造我國在退出聯合國的外交戰低迷時期的國民外交生路,一起來看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先生用籃球帶領臺灣在第二外交戰場上,創造新生命之路。
用SRF燃料棒發電在國外行之有年,先不論這種電能否稱為綠電,有些國外的好東西到了台灣,就是會因為人為因素走樣。例如國內 焚化爐 頻傳出測出致癌氣體 戴奧辛 ,正因燃燒不完全所致,操作過程沒有維持該有的溫度,犧牲的是人民健康。操作焚化爐有此健康風險,怪不得環團、立委會用放大鏡來檢視SRF,而當中央和前桃園市府可以不問居民意見,直接核准三家SRF電廠設立,更是視人民權益與環境正義於無物,怎能怪民怨高張?
臺灣證券交易所兼臺灣碳權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18日指出,目前正與國際相關機構進行開戶手續、交易標的物協商中,目標年底可完成,行政院政委張子敬也呼應,年底碳權交易上路後,將進入碳有價化時代。
台灣這個被《經濟學人》喻為世界上最危險地區,需要的是務實可行的避險策略,而非美好但不切實際的詞藻願景。兩岸經濟協議的延續,意味著兩岸經貿持續合作的可能;或許這並非理想情境下的最佳選擇,但卻是基於理性的最務實判斷。因此,無論大陸延長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的原因為何,對台灣來說,都將是重新省視與思考的契機。
見微知著,台灣不僅不能鬆懈,既要維持半導體產業的優勢,提防中國大陸的追趕,更要投資新興產業,目前僅半導體產業就已面臨人才短缺的困境,更遑論還要培養及儲備未來科技所需的人才。因此如何透過各種方式,蓄積人力資本,創造競爭力,值得政府審慎評估、未雨綢繆,結合大家的努力,才能讓台灣在世界科技舞台上永遠占有重要的席位。所謂「得人才者得天下」,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