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胡佛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分析指出,隨著阿富汗陷入混亂,美國衰落與一個世紀前的英國相似,但美國經濟規模更大,是英國的兩倍多,故美國經濟大蕭條的影響更為嚴重,歷史學家警告,還可能引發更廣泛的衝突。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管理公司橋水基金創始人雷·達里奧(Ray Dalio),2022年新冠變異毒株「omicron」肆虐,世界政治和經濟仍處於混亂局面的情況下,世界和市場的發展方向在哪?

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經濟學教授羅比尼認為,2021年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但大部分國家的經濟成長都能超越潛在水準,金融市場更強勁回升;展望2022年情勢可能較為艱困。疫情不確定性與風險意識仍將壓制需求,使供應鏈瓶頸更加嚴重,再加上超額儲蓄、報復性需求,以及寬鬆貨幣與財政政策,已大幅推升通膨,多重風險集結恐釀大風暴。

美國國會大廈暴動屆滿一年,史丹佛大學高級研究員弗朗西斯·福山認為,美國當今最大的弱點在於其內部分歧,保守派專家前往不自由的匈牙利尋找一種替代模式,在共和黨中,把民主黨當作比俄羅斯更大的威脅的人數量之多令人堪憂,拜登表示,川普「試圖阻止權力的和平轉移」,未來這樣的暴亂在美國「永遠不會再發生」。

根據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發布的供應鏈壓力指標顯示,打斷物流與引發通膨的全球供應鏈壓力可能已經到頂,接下來可望開始趨緩。

美國聯準會(Fed)公布 12 月會議紀要顯示,在高通膨背景下,最早可能在 3 月開始升息,此外 Fed 也預期在今年開始升息後的某個時間點,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

綜合媒體報導,由於運費、勞工和原物料的成本不斷上揚,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今年1年將上漲4.5%,全球食品製造商計劃在2022年調漲售價,從咖啡、零食再到美乃滋,各式產品將無一不漲。如何面對通膨問題,仍是全球經濟的重要課題。

國立中央大學榮譽教授,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APIAA)院士單驥分析RCEP、CPTPP與五眼聯盟三個區域貿易與政治的概況,並指出美國已警覺RCEP後,「印太戰略」已出現巨大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