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壓力可能已經到頂

根據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發布的供應鏈壓力指標顯示,打斷物流與引發通膨的全球供應鏈壓力可能已經到頂,接下來可望開始趨緩。

紐約聯準銀行發布的新指標,全名為「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GSCPI),紀錄自1997年以來供應鏈中斷的情況。該模型顯示,目前全球供應鏈壓力已比正常水準高出4.5個標準差,是1997年來從未見過的極端水平,不過也意味壓力減緩日子將在近期不遠。

紐約聯準銀行表示,疫情期間供應鏈壓力指數遽增,已經超出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對當地製造活動的重創,以及同年泰國洪水削弱了全球製造汽車與電子的能力。

由經濟學家貝尼吉諾(Gianluca Benigno)與喬凡尼(Julian di Giovanni)領導的紐約聯準銀行經濟學家團隊在報告中指出,疫情剛爆發時,由於中國實施封鎖措施,曾推升該指數勁揚,之後在夏季雖然曾短暫下滑,但在2020年冬季又因疫情復發與隨後經濟復甦,導致該指數以驚人速度增加。

不過該報告也提到,從最新指數可看出,處在歷史高位的供應鏈干擾「已經到頂,未來也許將開始趨緩」。

這項預測對於拜登政府而言將是大好消息,過去數月由於供應鏈受阻,使得民眾對於食品及能源價格攀漲怨聲四起。美國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激增6.8%,創下40年新高,拜登也因管理通膨無力,導致他的支持度一路探低。

CNBC與ChangeResearch最近發布一項民調顯示,6成美國受訪者表示,並不贊成拜登政府迄今的經濟政策;另外更有高達72%受訪者針對拜登因應物價通膨的處理措施並不滿意。

紐約聯準銀行共測試27個變數,來估算 GSCPI指標,當中還涵蓋多項華爾街偏好的供應鏈觀察指標,像是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 (BDI)與追蹤貨櫃輪費率的Harpex指數。此外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也納入其中,可藉此看出製造商交貨延遲的嚴重程度。

相關新聞

中、美、歐三方在AI監管態度分歧明顯。中國推出Deepseek後,歐洲支持開源,美國雖承認過去政策失誤,實際變化有限。美國整體監管鬆散,...
美國總統川普在Truth Social發文,證實6月5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約90分鐘,內容聚焦貿易協議細節,...
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一再對美國債市地雷恐引爆示警,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則斬釘截鐵否認美國有債務違約之虞。美債展望是吉是凶,能否逢凶化吉,...
中國在氫相關專利競爭力方面超越日本,首次躍居首位。中國企業主要在通過電解水提取氫氣的電解槽等製造領域提高技術實力。在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