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前海基會董事長、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撰文指出,中國大陸社會對資本主義與流行文化的修正態度、所影響的不僅是投資環境或從業環境,我們無法貿然論斷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將與西方價值進一步脫鉤,但可感受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旋律,更可能對不跟黨走的野蠻資本或國際流行文化,採取更多的保持距離。

中央銀行第三季理事會決議政策利率不做調整,重貼現率連續六季停留在1.125%的歷史最低點,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央行延續當前「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認為這有助物價穩定與金融穩定,並支持經濟成長;央行也上調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至5.75%,明年成長率估值則是3.45%。

據《經濟日報》社論指出,鮑爾仍堅守「鴿派」陣容,仍堅持「退場」開始的時機及速度與升息時機是兩碼事。但其他決策官員顯然並不大買鮑爾的帳,使他面臨「光桿主席」的危機;美國紐約聯準銀行前總裁Bill Dudley更指出,信譽是抑制通膨的有力工具。如果通膨居高不下,使Fed的信譽受到質疑,那麼Fed的工作將會難做許多。

美國聯準會(Fed)22日做成「偏鷹」決議,暗示最快可能於11月決定購買資產計畫「退場」的流程與規模,且有半數決策官員預測最早將於明年升息,比原先預估時點進一步提前。主席鮑爾仍堅持通膨升高只是「過渡性」,貨幣政策仍維持寬鬆,「退場」與升息並無直接關聯。

就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態,北京將不會打造新的海外煤電項目、以作為對抗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的部份努力後,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22日表示,他計劃在未來數週訪問中國。

瑞典環保少女童貝里(Greta Thunberg)日前批評,英國宣稱的減碳量是「一場謊言」。2021年初英國首相強生表示,今日英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經比1990年降低42%。

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趙文衡於今年初曾撰文指出,中歐投資協定引起美國很大反彈,這是北京利用美國政權交替期間,對華盛頓中國政策的直接挑戰,美中角力進入新的回合。下一個戰場將會在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第76屆聯合國大會在21日至27日舉辦總辯論,南韓天團BTS也出席聯合國大會「SDGMoment」,聚焦在永續經營目標,並談及從新冠大流行中恢復、對抗氣候變遷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