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這周迎來2024的第一天,2023的一年裡也發生許多國際大事,基金會與您一同緬懷2023逝世的名人

開徵碳費,房價也上漲?環境部預計於2025年開始徵收碳費,不少媒體報導有關不動產相關業者宣稱徵收碳費可能造成房價上漲,因為營建原物料的鋼筋、水泥被徵收碳費而醞釀漲價,建商估計營建成本拉高15%至35%,這些都將反映在未來的房價上,讓購屋族憂心忡忡,對此,內政部表示,房價成本包括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原物料成本等,徵收碳費對建築成本影響約為0.9%,不致造成房價上漲。內政部呼籲業者,不要以碳費徵收為由哄抬房價。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遠傳電信發文給7家合作銀行,將在4月終止開放銀行第2階段的合作,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依據財金公司資安標準要求,遠傳電信須在終止合作的3個月內刪除銷毀儲存資料,以及保留刪除與銷毀紀錄。

臺灣新住民人口近五十九萬人,加上廿一萬名外籍移工,共八十萬人口交織出台灣的照顧者新面貌,在臺長居十年以上者陸續來到中年,日常生活除了得面對照顧伴侶、家庭或雇主外,同時可能面臨長期慢性病或高齡老化的威脅,在老年照顧的光譜上,新住民們很快將從「照顧者」這頭逐漸位移到「被照顧者」那端,新住民同樣也面對高齡化狀態。

2024年全球經濟依然充滿變數,俄烏戰爭未解,區域衝突不斷,且從台灣開始,日本、印度、歐盟及美國等,未來12個月都將歷經關鍵大選。唯一的不變,可能是各國繼續將確保經濟安全列為優先議題,並加速落實機制的建立。

中國大陸近期公布貿易壁壘調查結果,認定台灣對大陸存在貿易壁壘,同時中止原本列入ECFA免關稅優惠的12項石化產品,兩岸由於政治對立,所引發的貿易衝突,現已升級成危機。

今年起排碳有價!依環境部規畫,今年第一季碳費將由碳費審議會拍板,排碳2.5萬噸的事業單位明年將要繳交碳費,環境部3日與環團座談時卻表示,擬提供各廠2.5萬噸的免徵額度,環團當場批評,如果有公司刻意化整為零,就能獲得更多的額度,且以碳費一噸算300元共500餘家,碳費恐減徵37億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