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新一批美國捐贈之莫德納疫苗將於6月30日晚間配送,7月1日上午會陸續送抵各縣市並擴大接種對象。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疫苗接種率與疫情有相當關係,亞洲地區需趕上全球腳步,另外他也建議,相較於每天僅接種4萬人次,台灣若接種人次提升到20萬,可將感染個案數降低67%,「打的越快,降級解封機會越高。」
市場關注美國聯準會(Fed)利率決策會議將在台灣時間周四(17日)凌晨舉行,台灣中央銀行也將在當日召開第2季理監事會議,業界認為利率可望連續5季不調整,重貼現率維持在史上最低的1.125%。同時,外界關注央行3大焦點。
彭博資訊訪調的經濟學家預測,美國聯準會(Fed)最快要到8月才會宣布將縮減量化寬鬆(QE)措施規模,而Fed在台北時間17日所公布的官員利率點狀圖將顯示,Fed可能會在2023年開始升息,以因應經濟加快成長和通膨加速升溫。
劉大年撰文,中斷已5年的「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可望在近期正式召開。這可視為美方對台灣開放萊豬進口的正面回應,政府相關單位應把握時機主動出擊,就我鋼鐵輸美高關稅,以及雙方在防疫藥品、5G產業的合作上爭取有利我方的條件。
台美雙方敲定數周內將召開第11屆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我方官員透露,本次將以視訊方式召開,且台美關係應發展更深層關係;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則分析,我方應積極爭取可和美國合作的空間,除台美關係空前好的「面子」,也要顧到「裡子」。
隨著確診、住院和死亡人數下滑,歐洲光是這周,就有36個國家放寬防疫限制;就連從去年延到今年舉辦歐洲國家盃,11日就要在義大利羅馬登場;德國的知名主題樂園也重新開門,讓歐洲民眾都很期待夏季旅遊的到來,不過歐洲各國政府,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都警告,源自印度的新變種病毒,在歐洲有增強趨勢,呼籲歐洲人需負責任地旅遊;歐洲央行也維持一貫立場,保持刺激措施不變,謹慎觀望疫情發展!
夏季還沒開始,美國西部乾旱問題已經浮現,而長期乾旱帶來的影響,更因氣候變遷而加劇:湖泊水位來到歷史新低、森林野火季提前報到、限水措施,外加有可能破紀錄的熱浪。
意在再度展現西方國家團結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今天即將結束3天議程,與會領袖將力挺新的保育及減碳目標,以遏止氣候變遷,並敲定其他數項議題的聯合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