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受疫情影響,離岸風電進度不如預期,原先經濟部規劃今年累計併網目標為2.6GW;但能源局表示,考量疫情、遴選風場合約彈性機制,預計實際併網量下修至701MW,其中台電一期風場將在月底完成併網。
水情警報終於解除,不只全台水庫蓄水率顯著回升,清淤量也極為可觀,水利署表示,去年至今合計清淤共2551萬立方公尺,換算相當於清出5.5倍曾文水庫去年清淤量。
高鐵確定延伸宜蘭,但至今未敲定設站位址,遲遲無法送環評審查,交通部先前規畫於四城、宜蘭車站、縣政中心、羅東「四擇一」,近日將啟動評估,最快7月底前決定。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撰文指出,中央銀行是否應該對不平等採取一些措施,如果是,該怎麼辦?國際清算銀行其最新年報結論指出:貨幣政策既不是不平等的主要原因,也不是解決不平等的方法,從廣義上講,這是正確的。但在全球動盪下,一個央行行長,光是這樣的認知是不夠的。
據《工商社論》指出,日前G7財長開會,支持課徵全球最低企業稅,初步決議稅率訂為15%,為今年7月舉辦的G20財金部長級會議達成協議鋪路。由於受制於國際及兩岸政治現實,政府更須加倍努力,突破困局,加速簽訂租稅協定,有效加強課稅資訊交換,落實稅源與稅基掌握,並且健全防堵避稅的相關法規,同時避免雙重課稅,值得有關部門提前部署。
面對 7 月 12 日是否解封,民間出現兩派意見。一般民眾認為,變種病毒頻頻叩關且疫情尚未穩定,加上疫苗覆蓋率嚴重不足,連微解封都有風險存在。但業者與部分專家則認為,再不解封,台灣經濟將進一步遭到重創。面對是「錢與生命的選擇」,政府要有智慧決定下一局。
原本大家期盼7月12日解封有望,但台北市市場連環爆,先是有北農、環南,以及虎林街,現在連南機場附近也有人染疫!7月12日還有解封或降級機會嗎?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認為,台灣的社區感染不可能清零,目前就是做好減災,以及盡快施打疫苗,涵蓋率至少達1成5再解封,才能讓防疫與經濟達到平衡。
編者按: 三級警戒至今快兩個月,許多產業面臨倒閉危機,雖中央祭出「紓困4.0」方案,看似每個部會都有相應紓困措施,但實際上產業申請紓困時卻處處碰壁,甚至有業者直言今年的紓困方案做得比去年更差,引發不少民怨。究竟中央的紓困方案出現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