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台灣大學退休教授薛承泰於《經濟日報〉撰文指出,未來十年工作人口會減少170萬人,老人增加180萬人,這樣的變化當然會衝擊到所有的退休制度,對於超過1千萬投保勞保者,衝擊更大。蔡總統若要兌現諾言,在歷史中定位,第二任期間是最好也是最後可以改革的機會,趕快拿出改革方案;如果是考量選舉,就另當別論,賭下去吧。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15日再向對岸遞出橄欖枝,即雙方疫情如果控制良好,疫情遲早會恢復,屆時如台灣民眾在大陸施打科興、國藥疫苗的認證問題,兩岸有必要溝通此事。邱太三並表示,兩岸在形勢上不適合再這樣緊繃下去。
編按:美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後,以日本為首的11個國將此協定改組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中國商務部宣布,已向紐西蘭提交了中國正式申請加入CPTPP的書面信函。中國正式申請加入。在中國尚未加入前,台灣經濟體質仍然超越中國,要加入CPTPP絕對更有條件,得以突破封鎖唯一機會。
行政院日前通過《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正案,將送交立法院三讀。修正草案適用範圍由研發朝向研發與製造並重,以期促使台灣在全球生技醫藥產業供應鏈扮演重要之地位並全力發展生技代工產業。安侯建業與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皆表示,「研發製造」與「受託製造」皆能受惠帶動轉型。
不肖業者違法濫倒廢棄物於農村、魚塭,相關案件層出不窮,去年環保署就承諾檢討《廢清法》並提出修正草案,但距今已10個多月未有進展。
金管會推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鼓勵金融機構對綠能產業擴大投資、融資,催動企業參與綠色產業及推動永續發展計畫,同時督促企業揭露有品質的ESG資訊,金融業未來仍將繼續擁抱綠色金融,金融機構對於綠色產業的投資與融資案件預期將會日益增加。
「前哨預策」創辦人范疇於《經濟日報》撰文指出,若把地球視為一個含有大量分支、但利益結構並不相容的機構,這機構資不抵債有如經營上破洞百出;以台灣的經濟體量以及被迫的國際孤立,影響不了地球下一步究竟是減資還是破產的方向,但真正威脅,落在地球不幸陷入破產路線時,台灣是地球公認的戰火起燃點之一。
國立台北大學前校長、前財政部長、余紀忠文教基會會種籽營導師何志欽,在2013年出版的「國家為什麼會破產」乙書推薦序中提及,「國家破產」距離我們很近,舉「好債」進行基礎建設等用途,不但創造經濟效益,甚至帶動經濟成長,提高國內生產毛額(GDP),再造乘數效果。反之,只會惡化國債問題,導致「壞債」的沉重壓力拖垮國家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