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德國總理梅克爾警告稱,她不會在所有問題上都與美國新總統拜登意見一致,而且即使華盛頓換了新政府,歐洲也將不得不在全球承擔更多的軍事和外交責任。

劍橋大學王后學院院長埃里安於《金融時報》撰文指出,美國新總統領導的國家不只面臨一個危機,而是多個互相強化的危機。若應對失當,這些危機可能互相助長,形成惡性循環。

據工商社論指出,美國總統拜登宣誓就任,財政部長提名人葉倫參與派任聽證會,拜登已經完成商務部長、白宮經濟委員會、白宮首席經濟顧問、美國首席貿易談判代表、以及白宮預算局長等經濟內閣閣員的提名。拜登的起手式與川普上任之初以退出國際組織的路線截然不同,焦點集中在美國內政的經濟政策上。

「你知道嗎?全球10大富豪光是去年賺到的『災難財』,利潤金額就足以拯救全世界的『疫後窮人』。」《Oxfam世界不平等報告》於1月25日公開——根據報告解析,在2020年的全球大疫中,無論是貧富差距、性別不平等與種族歧視等問題,都在經濟角度上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惡化,像是極端貧窮者的全球數量就大舉增加了2~5億人,全球收入中位數以下家庭的資產衝擊,恐需10年以上才能恢復;但以全球前1%富豪資產為例,金字頂端經濟的疫情衝擊,早已在全球爆發的9個月內就恢復「疫前水準」,甚至持續從各國的振興政策中獲利,藉由各種「災難財政策」繼續穩成最大贏家?

拜登總統25日起開始頒布一系列行政措施,本周每天皆針對不同層面的議題,提出政策方向與作法;「拜登新政」包括加強聯邦政府購買美國貨、種族平等、健康照護和移民庇護,也視氣候變遷為國家優先要務。另針對氣候變遷出台政策面對中國挑戰。

車用晶片產能告急,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被寄予厚望,希望能提供支援。業界傳出,台積電內部正積極調度車用晶片所需的8吋晶圓代工產能,並將英飛凌、德儀、恩智浦、瑞薩等國際汽車晶片大廠列為「首要供貨對象」,以協助解決全球車廠因缺晶片面臨生產線停擺的問題。車用晶片荒,也突顯了歐洲半導體業落後窘境。

全球車用晶片大缺貨,據傳德國經濟暨能源部長Peter Altmaier致函給台灣政府,希望為德國處境艱難汽車產業提高晶片供給量。除了德國,包括美國、日本也都透過外交管道希望政府出面協請台積電加大供應車用晶片。

全球半導體短缺正在變得嚴重。開端是美國政府對中國大陸企業的制裁。代工企業中芯國際(SMIC)等成為制裁目標,訂單集中湧向了台灣企業等。再加上汽車用半導體的需求快速復甦,供應短缺跡象加強。以世界最大的台積電(TSMC)等為中心,半導體製造商加緊應對,但有觀點認為到2021年下半年才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