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七國集團致力於到 2035 年實現電力行業“完全或絕大部分”脫碳,並“加速”淘汰未減排的燃煤發電,儘管 G7 多國能源和環境部長在會議之前協商中承諾到 2035 年實現電力行業脫碳,在迫切需要 G7 領導力時,德、日分別在繼續使用天然氣和煤炭的問題上堅守立場的反對,未能為設定淘汰煤炭的最後期限。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19日至21日於日本廣島舉辦。BBC報導,隨著中國大陸態度日益強硬,台灣安全問題已漸成為日本關注重點,日本作為建立地區穩定的關鍵角色作用,只會愈來愈大; 而民主國家的團結,卻因美國債務違約威脅使局勢更加複雜。

隨著AI發展,各行各業將有更多工作被取代,連AI公司都呼籲政府要控制這種狀況!研發聊天機器人軟體ChatGPT的母公司OpenAI的CEO奧特曼16日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時直言,AI繼續發展將對人類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建議美國政府要立法進行監管。不過聽證會中,兩黨議員對AI發展可能造成的影響仍有分歧。

台灣將在明年1月選出新一任總統,拖延許久的國民黨參選人,終於在今天底定。國民黨宣佈徵召現任新北市長侯友宜參選,挑戰代表民進黨參選的現任副總統賴清德,以及第三勢力民眾黨黨魁柯文哲。

經濟部將今年夏月電價實施期程提前至5月16日開始,預計包括半導體、鋼鐵、石化等在內共2.5萬高壓用電戶,電力費用將大幅增加。

日前傳出台水提交立院的報告指出,現行水價難以引導民眾節約用水,擬採擴大累進費率,而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則說,今年已開徵耗水費,其他用水部分,目前尚無規劃要調漲,呼籲民眾節約用水。

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農業部、交通部及經濟部組織法修正案,除了農委會升格外,交通部設觀光署、中央氣象署;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國際貿易署、能源署,以及中小及新創企業發展署,由局改至為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