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國土計畫法 原定明年上路,卻從中央地方互槓延燒到綠營內亂、部會分歧; 行政院 長卓榮泰坦言,國土法若干解釋、字眼、文字用語,確實會讓人產生疑慮。縣市政府和藍綠立委紛紛要求暫緩實施,環團則呼籲中央如期上路。隨著暫緩聲浪漸起,政治戰場也轉移到「責任誰來擔」,卻始終忽略國土法雖是整體規畫,但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家戶的資產價值和運用限制;基於國土安全永續的國土計畫,在地方和農民眼中卻缺乏公平正義,這才是該法最大的阻礙。

碳費費率審議會將於10月7日召開第六次會議,可望將一般費率與優惠費率定案。環保團體今日(27日)呼籲,優惠費率之底價應設為每噸新台幣300元,一般費率至少500元,且應參考英國與歐盟CBAM做法,為相關優惠折扣設置 「落日條款」 ,最晚於2035年以前應全數中止。

經濟部本月23日約談離岸風電3-1期、3-2期得標開發商,釋出在如期併網前提下,將放寬國產化的訊息。昨日(26日)國內兩大風電開發商沃旭能源、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表示,經濟部政策朝令夕改,極不公平且有違信賴保護原則。

金融市場是現代經濟體系的核心,而在這個複雜的系統中,流動性風險至關重要。簡單來說,流動性風險是指金融機構或個人在需要資金時,無法迅速將資產轉換為現金來履行支付義務的風險。這種風險對於金融機構而言,可能導致短期內無法支付債務或滿足客戶提款和解約需求,而對於整個市場,則可能引發市場信心崩潰,進而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

民進黨主席、總統賴清德昨日才下軍令狀,要求所有黨籍立委會議「全勤」,不過明天 立法院 院會總質詢, 經濟部 長 郭智輝 就請假。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質疑,完全不尊重國會,難道郭智輝在迴避 電價 議題?明日要總質詢的國民黨立委萬美玲也批評,郭智輝不是去招商而是去看護國神山外移,回國有必要說清楚到底對台灣產業幫助為何?

去年8月推出的新青安專案向金融與不動產市場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彈,雖難謂激起驚滔駭浪,但二市場因而波濤洶湧。在今年8月底府院介入關切,金融市場的暗潮尚未止息之際,中央銀行於9月19日復拋出提高存款準備率與加強房貸信用管制等意在打房的措施與震撼彈,後續金融與不動產二市場的動盪值得關注。

美中兩國近期在人工智慧(AI)競賽愈發顯著。美國與阿聯酋等國加強合作,而中國則透過阿里巴巴等企業擴展全球夥伴關係。儘管AI發展迅速,但公眾對其風險的恐懼和誤解對於數位轉型乃至智慧國家的發展仍然是重大挑戰。政府應採取行動,提升政策制定水準、增加資訊透明度、改善公眾理解,讓社會全體一同 認識人工智能的當代角色,才能克服恐懼、步入國際。

研議多年的「國土計畫法」,政府預計明(2025)年4月30日正式上路,目前除了中央地方互槓,中央和立委的意見也有所分歧,實際上存在許多不滿的聲音。其中,最大的反彈聲浪是被畫為農業發展區的限制,尤其農一和農二的建蔽率和容積率都較過去被限縮,想轉為其他用途也更加困難,自然引發農民的疑慮和抗拒心理。

■台灣農地價值長期被低估

台灣農地的實質價值長期被嚴重低估,政府需要負很大的責任,原因在於政府為編列各種農業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