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我國2050年淨零規劃,電動運具是重要的一環。交通部22日召開「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關鍵戰略社會溝通會議,提出明年起停止補助柴油公車,2030年市區公車及公務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電動小客車及機車市售率100%等目標。

中央研究院週三表示,1994年獲選第20屆中研院士的思想史家林毓生,22日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辭世,享壽88歲。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的全體董事們同表哀痛,緬懷林毓生院士對台灣人文學術成長的重大貢獻,院士的離世是謂一個時代的結束。

中國大陸在動態式清零的嚴密封控下,消費動能銳減,疊加外資抽銀根,經濟有緊縮的隱憂。為此,李克強在國常會中釋放降低存款準備金的訊號,等於採取貨幣寬鬆政策應對未來可能的通縮。市場多預期在李克強的談話後,人行應該在近期就會宣布降準,那麼,後續要關心的就是,從銀行體系釋放出的資金將如何分配,國營企業、公私合營企業,抑或是私人企業,資金分配的份額將會決定這次寬鬆政策的成效。

政府將於明年祭出基本工資補貼方案,而且放寬申請的條件,範圍擴及服務業和部分受疫情嚴重影響的企業。在補貼的同時,政府能否規劃出長遠的產業轉型策略,預防未來再次碰到經濟衰退時,能展現更有韌性的經濟體質,也許這是現在政府應要考量的方向之一。

台灣的房地產一直是民眾消費支出的最大宗,不少購屋族將薪資的6-7成皆投入房貸中。然而,由於全球升息潮一波接一波,台灣也無法避免升息措施,房貸也連動上升至1.827%,達到六年半來的新高,不過這也造成許多計畫購屋者按兵不動,造成房市旺季不旺。

全球供應鏈、貿易策略的變遷,皆會考慮到各國的政治、經濟環境,台灣要在這場全球新變局中有所作為,勢必也須用更宏觀眼光、政策應對。經濟部證實NVIDIA將在台灣設立物流中心,並且雙方也討論了租稅等問題,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新的租稅優惠將對所有外商公司開放。值此,也應該思考該給予本土企業什麼協助,不但要吸引外資,也要讓本土企業願意在台持續投資。

COP 27在埃及舉行,國際媒體報導許多新興國家發言要求已開發國家必須負擔減碳的成本。確實,鼓勵減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要求排碳者負擔排碳所帶來的環境成本。

為與各界分享製造業減碳成果與實務交流,工業局23日舉辦「2022綠色工廠及產業減碳成果發表暨綠色技術工程實務研討會」,由連錦漳局長致歡迎詞揭開序幕,全國工業總會副理事長何壽川致詞鼓勵同時在活動現場針對18家溫室氣體減量績優廠商予以公開表揚,以及對10家資源再生綠色產品廠商頒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