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需動能趨緩,李克強開啟QE救市 預告降準

中國大陸在動態式清零的嚴密封控下,消費動能銳減,疊加外資抽銀根,經濟有緊縮的隱憂。為此,李克強在國常會中釋放降低存款準備金的訊號,等於採取貨幣寬鬆政策應對未來可能的通縮。市場多預期在李克強的談話後,人行應該在近期就會宣布降準,那麼,後續要關心的就是,從銀行體系釋放出的資金將如何分配,國營企業、公私合營企業,抑或是私人企業,資金分配的份額將會決定這次寬鬆政策的成效。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國常會釋放降準訊號,有鑑於過去幾乎「言出必行」,市場多認為在未來不久可望有進一步的具體消息。中國上一次宣布降準是在今年4月,降準1碼。

根據中國國務院網站發布,李克強22日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指示,要「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並適時、適度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這席話被外界解讀為「預告降準」。

按照過往經驗,李克強對於降準的明示或暗示,幾乎是「言出必行」,僅2020年6月17日國常會做出指示後「落空」。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上一次宣布降準是在今年4月15日,當時指示將在4月2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1碼),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人民幣5300億元(約新台幣2.4兆元)。

在此之前,李克強於4月13日的國常會指示,「要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支持力度」。換句話說,當時中國央行在短短2天內就做出反應。

然而,這樣「一如既往的高效率」背後也引起了北京高層強行干涉的疑慮。華爾街日報曾於去年12月6日,中國央行宣布降準時曾發布報導指出「中國人民銀行奉旨閃電降準,獨立性蕩然無存」。

根據公開資訊,李克強於2021年12月3日與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視訊時提到「適時降準,加大對實體經濟」,隨後中國央行於12月6日宣布降準;此外,去年7月7日李克強在國常會預告降準後,中國央行隨後於7月9日宣布降準。

報導引述曾任IMF中國部門主管的康乃爾大學教授普拉薩(Eswar Prasad)說:「中國人民銀行推動金融自由化及更市場導向的貨幣政策框架,曾有一定的運作自主空間。這個運作自主概念如今與政府加強干預經濟的地位衝突,節節敗退。」

相關新聞

衛福部 長 石崇良 拋出補充保費新制變革,包括利息、股利、租金三項目的補充保費改採「年度結算制」,消息傳出後,立刻引發民怨大反彈。6日中午...
川普以 IEEPA「緊急狀態」對全球加徵關稅,引發濫權爭議。學者指出貿易逆差屬長期可預期現象,不符 IEEPA 要求,...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近日發布《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對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進展發出嚴峻警告。...
為應對高齡化、少子化帶來的結構性壓力,並在維持一般健保費率不變的前提下鞏固財務,衛福部宣布啟動全民健保補充保費的重大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