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全國升三級十六天,指揮中心今宣布新增364名本土案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20歲到39歲染疫比例增加,呼籲端午連假「不要返鄉」。中研院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今於臉書發文呼籲「看守長者,看守我們的勞動力」,籲政府對於企業快篩的規定應該要更加寬鬆,政府現在別再去花精力安置「無症狀感染者」,未來無症狀感染者會愈來愈多,快篩要成為最普遍的篩檢措施。
台灣自五月中旬爆發第二波新冠疫情,至今已有數千人確診。也因為疫情嚴峻,新冠疫苗在從乏人問津變一劑難求 。目前,政府下訂的疫苗數量多少,何時抵達等相關信息缺位, 民眾質疑聲不斷。為了阻止疫情蔓延,自上周起,台灣許多民間團體, 私人企業和政治人物加入全球疫苗採購行動, 讓更多疫苗盡早來到台灣。然而, 政府起初反應冷淡, 疫苗是「戰略物資」外界協助購滿仍須嚴格審核把關,引起反對黨及若干輿論質疑。
指揮中心本月2日宣布,因應未來新冠肺炎疫苗陸續運抵台灣,將擬定推動疫苗大規模接種作業,擴大包含社區接種站、大型接種站,及千人以上企業、機構可外展接種服務等疫苗接種措施;目標六至八月所有據點每週可接種一百萬劑。那到底目前疫苗採購情形為何?你我是否是公費接種的對象?我們將持續追蹤與整理相關訊息。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行政院公布紓困4.0完整內容預算總規模達2600億元,今(4)日就可開始「開倉濟眾」;包含對疫苗與藥品臨床試驗、採購及檢驗經費,以及補貼部分,最主要包含自營作業者與無一定雇主勞工紓困補貼、艱困企業營運資金與員工薪資補貼、孩童家庭防疫補貼等,期待這波紓困能熬得過疫苗施打普及率。
疫苗爭議吵得沸沸揚揚,EUA到底是什麼?跟疫苗進口與國產疫苗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又有什麼關聯?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特別整理相關資訊,讓關心此議題的你可以迅速且精確掌握。防疫視同作戰,大家一起齊心面對!
編按:《工商時報》社論指出,台灣是有負責超前部署的專責機構,且在各部會也有專責的規劃單位,建議政府應有制度化、系統化、法制化的超前部署基本規範及作業手冊指引,讓各個部會就其所負責業務提出超前部署計畫落實在「資源分配」及「環境建構」上,才能給人民安心與希望。
編按:國內目前新冠疫情仍未趨緩,疫苗問題只見蔡政府玩弄行政流程,卻忘了憲法第十五條人民有生存權,當疫情影響人民生命生活安全時,是不是能讓人民有選擇的權利,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葉銀華於《聯合報》撰文表示意見,希望政府能提供一個可選擇打疫苗的環境。
當前台灣政府、產業與社會在氣候變遷治理上正站在一個重要的轉捩點上,近期包括蔡總統宣稱行政院正在評估2050淨零碳排;產業界無論是八大電子業將成立的台灣氣候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