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極端氣候在全球發生,台灣也正處於史上最嚴峻乾旱,今年梅雨延遲讓5月高溫炎熱。不只氣溫過熱,景氣也睽違十年亮起熱絡的紅燈,且連亮3個月。再加上疫情升溫等多重因素推升用電,5月28日的尖峰用電高達3840.1萬瓩,刷新歷史紀錄。
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台灣疫苗嚴重不足,目前施打率僅有1%左右,雖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保證,今年(2021)8月底前會有1,000萬劑疫苗到貨,但許多地方政府認為緩不濟急,紛紛向中央表達要自行向國外採購疫苗,也有民間企業希望採購疫苗。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高中以下學校採「停課不停學」已兩周。一名家長表示,他家孩子的課表「周一到周五每節課(共35節)都是自主學習」,全無遠距教學,老師也沒提供自主學習材料,形同放牛吃草。教育部表示這樣沒違規,各校可採彈性的課程、教學與評量方式,以從寬認定為原則來處理。
台版影響力投資計畫,突破疫情登場。P2P貸款平台LnB信用市集與晨星活水影響力投資基金攜手,運用金融科技媒合影響力投資基金、理念相投的微型借款人,也就是一般民眾都有能力的小額投資概念,協助食農產業的貸款人發揮可持續的社會影響力。
鋒面報到,30日全台各地陸續有降雨,德基水庫集水區上午起也持續降雨,水利署表示,這波降雨對水情有相當助益。
台灣科技業第一代創業家、宏碁集團創辦人兼榮譽董事長施振榮投入創業之路已逾45年,曾開創投公司鼓勵青年朋友創業,近日將其經營心法整理出書,由母校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創新創業密碼:施振榮Stan哥的王道心法》新書,分享其「創造價值、利益平衡、永續經營」三大基本信念,暢談自己如何挑戰困難、突破瓶頸的心路歷程。
在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延燒全球1年多以來,地球出現驚人變化,一方面人類活動受到限制,生態得以休生養息;但另一方面,全球保育工作受到空前阻礙,盜獵等非法活動上升。專家指出,疫情後的復甦必須納入對自然保育計畫的支持,才不會讓疫情危機加深對自然的傷害。
急診被塞爆、病房滿床、醫護疲於奔命,難以想像這是雙北醫院真實上演的現況,即使第一線已經滿了,救護車還是源源不絕地把病人送進來。雖然地方政府、指揮中心積極擴充量能、解決問題,若確診數持續居高不下,到底台灣醫療還可以撐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