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台灣出口表現在新冠疫情期間讓全球刮目相看,CRIF中華徵信所今(23)日表示,今年上半年應該還會續創佳績,不過在樂觀看待出口暢旺的同時,更應該從長期角度,探討台灣出口轉型的三個關鍵問題:1、出口結構問題,2、出口產品集中性問題,3、出口過度倚賴中國大陸。

新冠肺炎傳播不止,截至20日,全球染疫人數突破1.1億位、超過244萬人病逝。隨著越來越多疫苗問世、開打,全世界都將防疫目光投注於此——國際與台灣的疫苗接種進度,又分別有哪些進展?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等人帶領的研究團隊,今天舉行防疫科學線上直播,解析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俗稱武漢肺炎)最新國際疫情。

世新大學客座教授王健壯撰文指出,台灣憲政體制在形式上應是五權分立。當前行政權為所欲為,立法權棄權不作為,司法權應為而不為,又一權獨大、四權附隨,權力分立體制嚴重變形失衡。這就是台灣權力分立體制的圖像;但誰能挽狂瀾於既倒?

以立法權而言。兩蔣威權時期,立法院內有不與黨中央唱同調的CC派; 李登輝 執政十二年,國會內的新國民黨連線猶如反對黨; 陳水扁 任內因屬少數執政,立法權經常凌駕行政權;馬英九執政八年,民進黨在國會經常以寡擊眾,...

台灣即將開始接種AZ新冠疫苗,歐洲多國傳出醫護接種後出現副作用必須請假的消息,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刊出文章評論AZ疫苗是「沒人要的疫苗」,指出醫護人員拒絕接種AZ疫苗已經成為德國嚴重的社會問題。

工商社論指出,K型復甦問題席捲全球,台灣企業也面臨同樣疑慮,根據中央銀行1月底公布2020年第四季理事會議事錄,央行理事討論過程中不時提及台灣傳產和高科技業者在疫情衝擊下,復甦力道明顯不同調,已出現K型復甦的情況,這也將成為接下來央行決策貨幣政策時的重大難題。

我國將採購多少新冠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又給了新數據,「最多可上看四千五百萬劑」;台灣首批新冠疫苗最快三月抵達,應該是AZ疫苗,但此疫苗有效率約六成,副作用比率較高,國外出現拒打風潮,對此,陳時中強調,國人擁有選擇疫苗權利,但因不喜歡某一廠牌疫苗,而為錯過原先接種時間點,下一波可能得等上很久。

針對鴻海(2317)前法務長、世博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周延鵬日前接受經濟日報專訪指出,「台灣專利佈局如紙老虎」的沉痛告白,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表示,2021年將射出強化研發技術、人才培養、運用大數據扎根智財管理的三支箭,要讓專利更具含金量,並以專利申請佈局輔導中小企業往上推升產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