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白宮 9 月 29 日舉行的跨黨派協商無功而返後, 如果國會未能在美東時間週二午夜(台灣 10 月 1 日中午)前通過臨時撥款 , 美國聯邦政府將於 10 月 1 日、2026 會計年度首日開始「部分關門」 ,此番僵局與以往不同,專家指出過去政府關門多屬政治事件,但由於川普政府威脅,受關門影響的政府員工將「永久裁員」、而非只是被迫休無薪假,可能帶來更直接的經濟影響。

中共中央政治局昨(29)日召開會議,決定二十屆四中全會將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將審議「十五五」(2026-2030年)規劃。 港媒分析,規劃將聚焦科技創新、綠色轉型及民生改善,「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置於首位。

 大陸穩經濟再出招。日前市場傳出官方將推出新型金融工具,為項目融資拓展管道,大陸發改委發言人李超2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證實,正和相關單位積極推進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並透露總規模為人民幣(下同)5,000億元,全部用於補充項目資本金。

美國總統川普25日簽署行政命令,宣布他將把中資公司TikTok美國業務出售給美國和全球投資者的計劃,以符合2024年訂立的TikTok國安法案要求。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表示,這家新的美國公司估值約為140億美元。此價格遠低於一些分析師的估計。

數位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24日在上海正式營運,將進一步推進數位人民幣的國際運營與金融市場業務發展。中國央行副行長陸磊介紹,目前已初步構建數位人民幣跨境金融基礎設施體系。

美國總統川普本(9)月 22 日在聯合國向各國領袖表示,在七個月的時間裡,他已經結束了「七場無法結束的戰爭」,並批道聯合國並沒有任何幫助。

超過 200 位科技圈資深老將、政界人士與諾貝爾獎得主今天呼籲全球各國,迅速為人工智慧(AI)劃定不得逾越的危險「紅線」。

近期,關於宏觀經濟政策應該優先支持消費還是投資仍然存在不少爭論。有影響力的學者也指出各類經濟成長模型均表明長期成長的關鍵在於通過擴大再生產提升總產出,這一過程或者依賴要素投入(包括通過投資增加資本投入),或者依賴效率提升;因而不存在「消費驅動」的長期經濟成長模式。同時,由於基礎設施投資是中國宏觀調控當局可以直接控制的政策變數,加大基建投資在當前發揮有效彌補總需求不足的作用,還能提高中國潛在經濟增速。投資特別是基建投資應該是當下政策優先支持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