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的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新冠疫苗施打步調緩慢,未來五年將使全球經濟損失2.3兆美元,新興與開發中經濟體將首當其衝。在此同時,新冠疫情持續擾亂供應鏈、又推升成本,正衝擊汽車業等諸多產業,全球企業獲利可能因此下滑8%。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赴央行考察選擇性信用管制執行成效,並針對美國縮表及升息議題提問,央行總裁楊金龍提出「四沒有」回應,即台灣沒有QE購債、沒有那麼寬鬆、經濟沒有過熱、通膨沒有升高,強調升息最重要仍是看物價變動。對此,市場解讀楊金龍的談話,無異表明9月第三季理事會政策利率連六凍的方向。

韓國央行韓國銀行(BOK)今天宣布上調基準利率一碼至0.75%,距去年因疫情調至0.5%歷史新低以來,時隔15個月再次調息;對今年經濟展望同樣預期成長率達4%。

專欄作家丁學文於《經濟日報》撰文指出,《經濟學人》在Bagehot專欄最後一段說的最為傳神:希望新一代的政治人物能夠為全球政治帶來一絲的嚴肅和和解。愛國精神已經變成暗室交易的一環。 政治人物的世界觀僅限於智庫和研究室之中。西方世界仍然被一群將政治視為一種遊戲而不是攸關生死的人們所掌控。他們更在乎的是選舉的成敗以及政治的操作,而不是政策結果的對錯。愛國精神將繼續被這群從未見過軍事行動的政治人物所不屑。

立法院即將開議,財政部盤點最優先法案,財政部次長李慶華昨(25)日表示,包括攸關當沖降稅延長的《證交稅條例》,以及《使用牌照稅法》、《關稅法》、《海關進口稅則》等四大修正草案,都期待能順利通過三讀,不過適逢算會期,實際還是要看立法院審議情形。

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於《經濟日報》撰文指出,在疫情突然失控下,美國經濟成長已放緩,連帶也會影響全球經濟成長動能。拜登未來在國內必需迅速控制疫情,並有效抑制通貨膨脹,美國經濟才有可能反轉。但是美國疫情惡化已將近兩個月,確診人數已達3,700萬,未來若無法控制疫情必然會拖累經濟。而根據美國過去的選舉歷史,經濟活絡未必確保執政黨勝出,但在經濟低迷下,執政黨必然會敗選;所以2022年的期中選舉,對於民主黨將會是一大考驗。

台積電調升晶圓代工報價傳有新動作。市場昨(25)日傳出,有IC設計業者昨天中午接獲台積電通知,漲價「即日生效」,較原訂第4季調漲的時程更早,且最高漲幅達二成,高於先前傳出的平均漲逾一成的幅度,連已經下單、未出貨產品也適用新報價。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正式批准美國藥廠輝瑞(Pfizer)和德國生技公司 BioNTech 合作的新冠疫苗取得藥證許可,因此國內已有保瑞藥業表態,也讓市場關心曾經取得有條件授權的東洋,是否有意願會再次引進 BNT 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