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嘉義林管處轄管玉山事業區第52林班16日發生森林火災,17日出動直升機8架次空中灑水灌救,仍無法阻止火勢。

新冠肺炎疫情可能讓少數族裔女性轉向退出職場;麥肯錫(McKinsey)諮詢公司與LeanIn.org合作的調查發現,30%的亞裔女性有意退出職場;除文化差異外,也凸顯出職場對亞裔女性的歧視問題依然存在,甚至可能因疫情而加劇。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爆發本土社區感染,國外媒體報導台灣及新加坡疫情狀況指稱,新加坡疫苗接種率較高,約3成人口已施打第一劑疫苗,為東南亞最高的接種率。而我國疫苗施打率幾乎是「全球墊底」。前副總統陳建仁接受《BBC》訪問時,承認在有關萬華茶室疫情的蔓延,台灣並沒有從鄰近疫情仍然非常嚴峻的日本經驗學到教訓,他並指出,自行生產疫苗對台灣非常重要。

衛報報導,根據最新研究《塑膠垃圾製造者指數(The Plastic Waste Makers Index)》,全球55%一次性塑膠垃圾產自20間公司,有國營也有跨國公司,包含石油天然氣巨頭和化工大企業,加劇氣候危機並造成環境災難。

今年5月中旬,台灣地區受到持續乾旱以及氣溫升高的雙重衝擊,一周之內出現兩起大停電事件。誠如蔡英文總統所說,此不只是讓正承受疫情升溫影響的一般大眾憤怒的表示難以接受,對於正要迎來就職五周年的蔡總統,自然更是直白的反應「我也很難接受。」為此,她在517大停電的次日,就立即要求行政院應全面檢討電力調度以因應極端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新挑戰。

牛津大學校長理查德森於《金融時報》撰文指出,按照與牛津大學達成的協議,阿斯利康以成本價供應新冠疫苗,其他疫苗生產商也可以效仿這種做法,放棄智慧財產權所謂的《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豁免,以提高全球疫苗生產能力。理查德森支持拜登建議,加速全球疫苗施打。然而,多個歐洲國家的政府反對這個主意,理由是它會扼殺未來的創新。可以預見的是,製藥公司持反對立場。

在全球半導體短缺狀況日趨嚴峻的背景下,美國和歐洲正在積極推進吸引台灣強有力半導體廠商到本地區建設工廠的活動。不過,台灣4家主要企業最近發佈的投資計劃的合計額雖然達到約14萬億日元,但其中9成被認為是在台灣本地的投資。對於送來秋波的美歐,台灣企業的興趣不大,世界今後有可能在半導體方面進一步提高對台灣的依賴。

彭博報導指出,台灣被譽為全世界抗疫最成功的例子,但自滿心理卻暴露了台灣除有效圍堵外什麼都沒有的防線:不僅檢測少,又沒有篩檢無症狀感染的機制,還有幾近零%的疫苗施打率。Mayo診所疫苗研究集團主任、病毒學家 Gregory Poland 接受彭博訪問說:「如果他們有300確診病例,就會有3,000例在社區內,只是不知道而已。」他說:「這就需要嚴格封鎖措施,即所謂的鎔斷手段,然後要儘快拿到疫苗。」問題是沒有疫苗。台灣接種步調遠遠落後歐美,如此一來,將陷入像新加坡、香港等鄰近地區一樣封鎖─解封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