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英國衛報報導,科學家發現,自1990年代以來,全球暖化導致大量冰川融化,竟使地球自轉軸明顯偏移。

今年二月份,炎熱的德州竟遭暴雪肆虐,酷寒景象仿如電影場景,全球真切感受到地球正在哀號。氣候變遷的挑戰,已來到你我身邊,台灣創下五十六年來首次豐水期無颱風過境紀錄,面臨旱災考驗。過去人們為加速工業進程,過度使用化石燃料,帶動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對地球環境造成傷害,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使得全球暖化加劇。

編按:新冠疫情導致人們對經濟情況和未來堪憂,《日經》報導指出,疫情對生育的影響顯現出來的時間落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多個國家的出生人數下降10~20%。日前CIA更預測,台灣今年生育率,全球最低,16年後、至2037年時新生兒恐「提早」跌破10萬人大關。

為響應全球2050年全球淨零碳排目標,台積電擬將供應鏈碳足跡及減碳績效列入公司採購重要指標。

根據環保署空品站長期資料分析,台灣PM2.5呈現逐年下降,其主要受到台灣本地汙染排放減量以及境外汙染逐年改善影響,但中央大學大氣所教授鄭芳怡卻直言指出,「此下降趨勢與民眾感受似乎有顯著落差」,多數人認為空氣品質沒有顯著改善。

新加坡商美歐亞能源(Maiora)計畫在彰化縣大城鄉、濁水溪出海口興建一93公頃的海精光電場,也是國內首座位於一級海岸防護計畫區「災害防治區」的光電場開發案,今(26日)進入內政部海岸管理審議會(海審會)審查。

歐盟自2018年5月正式執行的「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到2020年12月所公布的「數位服務法(DSA)」和「數位市場法(DMA)」等法案。從外界看來,這些都像是在對國外的大型企業進行管制及約束,實則是歐盟為了配合發展「數位單一市場」的規劃,對歐盟會員國境內的業者、現在與未來要進歐盟市場的跨國業者進行區分、定義,對不同規模的網路服務業者、平台服務業者進行「法遵」的要求,不再只要求業者「自律」,進一步要求業者們明確落實法遵制度。

CNBC報導,拜登宣示,將在2030年前至少將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至少五成,減幅比美國之前在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的承諾倍增,並敦促其他國家也提高減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