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保監理科技3.0 創新數位監理接軌國際

數位科技蓬勃發展,加速金融業推動數位轉型,身為台灣資本與貨幣市場大後台的集保結算所,擁有豐富多元的市場數據,在推展金融服務的數位轉型之際,也因應國際監理科技發展趨勢,建立有效且精準的監理機制,協助監理機關接軌國際。

集保結算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這幾年集保推出許多數位金融服務,像是集保e存摺、股東e票通、ESG資訊平台、債票券交易單據區塊鏈及Open Banking 2.0等,希望透過金融科技,提升台灣金融市場的運作效率。然而金融科技與監理科技是一體的兩面,因此在加速數位轉型的同時,也積極投入監理科技的發展。

集保推展的監理科技,共歷經三個時期:集保監理1.0,以調閱資料為主,透過資料庫關聯性設計,編製統計資訊,協助主管機關市場監理與預警。

集保監理2.0,是監理申報與查詢平台模式,分別建置境內外基金、境外結構型商品、AML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CTP公司負責人及主要股東資訊,及STO具證券性質的虛擬通貨等申報公告平台,讓業者直接在平台申報,監理機關在線上查詢。

集保監理3.0則進入了大數據監理時代,2018年起集保將核心系統的股票、債券、票券、基金、跨境資產等資料,彙整於大數據資料庫,依主管機關風險控管角度彈性設計視覺化、互動式儀表板,並發展出保險業國外投資、票券市場、基金市場、電子投票、股務稽核等監理資訊,提供監理機關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底上線的票券監理申報機制,更是台灣金融監理一大創新,採用國際監理機關倡導的顆粒化(Granular)資料申報。林修銘表示,顆粒化是指不同屬性或面向的細緻化資料,例如授信資料可依借款人行業、期間、利率、擔保品、集團等不同屬性往下切割與分類,資料顆粒化越細,涵蓋面越廣,有利於資料重組、探勘與分析,而如此巨量資料需要進行串接、清洗及核對等程序,對集保開發團隊的挑戰就很大。

集保對監理科技秉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在建置數位監理機制的過程中,專案團隊從規劃到IT,除API外,全都自己做,「集保要從做中學,培養更多監理科技人才。」林修銘表示,今年3月監理科技黑客松落幕後,集保即與新創團隊進行技術合作,未來更將與學研單位、金融機構及科技產業交流,創造共好的監理科技生態圈。

相關新聞

 總統賴清德21日表示,面臨新《財劃法》通過後,中央財源大幅縮水挑戰,台美關稅談判仍在進行,嚴峻國內外情勢下,明(115)...
川普政府頻釋出有意入股台積電 (2330) 的訊息,外界臆測,美國晶片法案政策恐溯及既往,以過往承諾補助換取入股,讓台積電等半導體大廠陷入...
盧特尼克19日接受美媒CNBC專訪時重申,美國須有在本土自製晶片的能力,且已獲白宮證實,川普政府打算以「晶片補貼換股權」方式,...
明年因新《財劃法》上路,釋出近4千億財源給地方政府,歲出入差短約近1,700億,為近十年來新高。卓揆昨在立法院答詢時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