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在印度首次發現的新冠變種病毒株Delta,其傳染力為原始病毒的兩倍,歐美各國衛生單位紛紛發出緊訊,憂心其將成為引爆第三波大流行的因子,而該變種病毒也正在亞洲迅速傳播,但是由於亞洲各國加速接種疫苗的工作才剛起步2個月到2周不等,人們對人員能否恢復流動和商業活動能否重新開始都表示懷疑。
編按:《經濟日報》社論指出台灣物價漲幅不容輕忽,倘若物價上漲時間持續太久,導致民眾形成通膨預期,甚至是造成通膨預期不斷上升,只怕屆時台灣社會將因應不及。
編者按: 台灣疫苗短缺的情形,因日本、美國相繼援助數百萬劑疫苗之後,暫時得到舒緩,但根據最新民調顯示,87.9%民眾認為,政府應讓民眾可自由選擇「國產」或「進口」疫苗。這顯示民眾在缺疫苗的不安之後,更轉而期盼能有選擇疫苗的權力。
警告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將捲土重來的示警聲今年來不絕於耳,有些人只見1月至5月物價大漲就遽下斷語,但對深入檢視數據來龍去脈的人士而言,「通膨恐慌」已在上周宣告終結。
編者按: 疫情近期內趨緩,但疫情指揮中心23日仍宣布延長三級緊戒到7月12日,民眾心裡籠罩一層陰影,陷入抗疫與經濟的兩難。軟性封城已滿月,雖有紓困方案卻無法救急,企業撐不下去的新聞頻傳,在這之中是否能找出新的策略,讓KPMG安侯永續發展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分享他的觀察與看法。
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朱雲鵬於《中國時報》撰文整理指出,通貨膨脹上揚的三大推動來源,第一是「供需失衡」;第二個來源是各國激烈的貨幣擴張政策;第三個造成通貨膨脹的來源就是原物料和運輸價格的普遍性上漲,以上3個來源,彼此密切相關。見解如下:
國際能源署(IEA)在今(2021)年5月18日,發表了第一份全球能源系統達到淨零排放的預測路徑分析報告「2050淨零:全球能源部門路徑圖」(Net Zero by 2050: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盼有助各國制定能源相關政策。
據《金融時報》專文指出,美聯儲6月利率決議釋放加息時間提前信號,引發全球市場劇烈波動。未來美聯儲政策節奏如何,全球「流動性盛宴」會以何種方式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