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史上全球最大規模的租稅改革來臨,全球136國家將於2023年實施兩大新稅制,包括「全球最低稅負制」及「大型跨國企業利潤重分配措施」,《中央社》整理報導5大關鍵一次掌握。
《路透社》報導 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歐洲國家必須在下一代芯片製造方面共同努力,她利用自己擔任德國領導人16年的經驗警告說,沒有哪個歐洲國家能夠獨自站在高科技的前沿。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1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法案,民主黨與共和黨在極度對立的國會通過了這項法案。拜登政府基建法案希望透過撥款數以十億計美元給各州和地方政府修橋鋪路、讓寬頻網路覆蓋率擴及數以百萬計美國人等措施,創造美國各地的就業機會。
編者按: 美國各大藥廠近期積極開發新冠肺炎口服藥物。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為了加速疫情控制,避免資源分配不均導致無法挽救生命,美國輝瑞公司(Pfizer Inc., PFE)將把該公司試驗性的抗新冠病毒藥物授權給一個全球衛生組織,以使中低收入國家的人們更容易獲得這種藥物。
美國總統拜登15日簽署涵蓋造橋鋪路、寬頻網路等設施的1兆美元基建案。白宮官員透露,港口基礎建設是基建案的優先撥款項目之一,以協助緩解港口壅塞的供應鏈難題,4.75億美元經費將在90天內開放申請。
綜合媒體報導,習拜會後拜登接受媒體訪問時,被問到拜習會上是否在台灣議題上取得進展,首次回答台灣問題時,拜登表示,非常明確地表明支持『台灣關係法法』並稱「它是獨立的,由它自己做決定」。但對台政策並未改變。
大陸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持續飆漲,加上大陸經濟增速減緩,「停滯性通膨」蠢蠢欲動。大陸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凌暉15日表示,PPI數據看似出現通膨「表象」,但此情況是受到短期衝擊因素造成,是一種階段性狀況。
《金融時報》報導,自拜登入主白宮以來,美中兩國領導人首次通過視頻連線面對面會談。習近平表示,中美應該「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