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國人民銀行16日縮量續作到期的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規模為人民幣(下同)6,000億元。市場分析,由於人行7月才全面降準釋出流動性,8月縮量續作MLF符合預期,隨著大陸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預期貨幣環境將繼續保持寬鬆。
「前哨預策」創辦人范疇於《經濟日報》撰文指出,中國經濟過去幾個月出現讓所有西方政經學人士目眩神搖的自殘現象;已進入戰時經濟,但不代表就會對外打仗。台灣企業與中國經濟的密切往來,恐怕得立刻順著戰時經濟的邏輯,降低連帶受損程度。
《路透社》分析報導,任何經驗老到的投資者都會告訴你,當麻煩來襲時,金融市場的表現往往會過度,但如果這個市場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且政府已決定改變遊戲規則時,這些資深投資者又會怎麼說?
編者按: 國產疫苗繼高端之後,16日聯亞疫苗申請緊急授權失敗,多位專家不感意外,因我國著重於中和抗體濃度的EUA審查,聯亞無法彰顯其細胞免疫反應的優越性;其需待完成三期臨床試驗,與完成三期臨床試驗中期、重新申請緊急授權,才有望敗部復活。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各國政府都在宣揚達成「群體免疫」的理想,也就是當夠多的人對新冠病毒產生保護力,疫情可望不再迅速擴散。但彭博資訊指出,這個理想如今看來只是個幻想,因為實現群體免疫的門檻已提高至幾乎不可能達成的水準。
金管會攜環保署制定台版「永續分類標準」 ,製造業、不動產業、運輸倉儲業先行上路。
氣候變遷和全球暖化帶來的嚴重乾旱,除了直接導致水資源和山林野火的危機,對仰賴河流與水壩的零排放水力發電也造成衝擊,甚至迫使部份國家更加依賴化石燃料。
美國海洋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 NOAA)國家環境資訊中心13日發表最新全球資料,自142年前開始記錄地球溫度以來,2021年7月是最熱的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