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日本上個月眾議院大選,長期執政的自民黨因政治獻金醜聞,其與公明黨的執政聯盟,沒有拿下國會半數席次,引發石破首相下台,或政黨輪替各種臆測,但這個月11日選後國會開議,石破得以續任首相,內閣官員大部分留任,日本政局暫時穩定。
美國總統 拜登 十六日與大陸國家主席 習近平 在秘魯首都利馬會談,習近平表示台灣問題、民主人權、道路制度與發展權利是中方四條紅線,並首度提及賴清德總統名字,呼籲美方認清賴和民進黨當局的台獨本性,慎之又慎處理台灣問題。對此,國安局長 蔡明彥 今(18日)回應,經過比對查證後,並沒有出現直接點名總統賴清德的情況,不排除是中共的認知作戰。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上任牽動歐美關係,前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向法國總統馬克宏建議,歐洲須一致行動,避免一些國家為了自身利益,單獨與美國達成協議。
據 路透社 報導,歐盟 14 日對臉書(Facebook)母公司 Meta 處以約 7.98 億歐元(約 274 億台幣)的罰款,因其網路分類廣告服務綁定自家社群媒體,濫用市場優勢地位設定不公平競爭條件。
美國前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對台帶來什麼影響?立法院財委會今(14)日邀請楊金龍、財政部部長莊翠雲、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就「美國新任總統的貿易政策對台灣經濟與金融穩定之可能影響與對策」進行報告並備質詢。楊金龍強調, 美中競爭態勢不變,川普新貿易政策恐擴大全球貿易衝突與科技競爭,尤以關稅政策外溢影響最大。
自2018年行政院核定雙語政策後,亂象層出不窮,各界不斷要求徹底檢討。 今媒體報導,教育部即將調整雙語政策,強調尊重學科專業,並以新的作法提升英語學習成效。 但該媒體報導迄今未獲得教育部正式回應,坊間甚至出現內容迥異的其他報導,各方解讀莫衷一是。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回鍋白宮,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12日示警,面對其第二任期「要繫緊安全帶」。首先高關稅上路,對我主攻成熟製程的半導體業帶來很大影響,業者須趕快找出新亮點新應用。而傳統產業壓力更大,籲政府協助「二次傳產轉型」。
紐時等多家媒體報導,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將延攬佛州聯邦參議員魯比歐出任國務卿,其在國會服務時,被公認是對中國大陸最強硬的鷹派人物;外界預期,川普第二任期美中關係可能再度陷入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