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台灣雖然在防疫上繳出漂亮成績單,但在經濟發展方面,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卻憂心,政府多半在危機時,推出維持現況紓困,較沒積極協助業者轉型的做法。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也說,初期紓困是必要的,但後續應強化振興轉型,甚至若還有紓困四點○,更應變成振興一點○。

《日經》報導,韓國三星電子將擴建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半導體工廠,佔地將擴大4成左右,已準備引進最尖端的代工生産線。此外,最大代工企業台積電(TSMC)也宣佈在美國建設工廠。以中美高科技摩擦為背景,美國政府將半導體定位為重要産業,亞洲兩強加大投資籌碼。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30)日表示,指揮中心洽購COVID-19疫苗總計近2000萬劑,包含COVAX約476萬劑、AstraZeneca疫苗1,000萬劑及另一家洽談中,預期最早可能供貨時程為110年3月。另外,因應台灣出現首例英國變種病毒個案,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元旦起非本國籍民眾禁止入境或來台轉機,本國籍民眾居家檢疫一戶限一人,屋裡不能有其他非居檢者。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以社會企業家為職志,近年積極投入推廣「王道」理念與思維。29日於《經濟日報》撰文指出,王道的精神就是要追求創造價值、利益平衡,如此才能永續。就連個人或組織的理財,也要充分發揮王道精神,考慮所有利害相關者的利益平衡,才能找到創造價值的空間。

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加速了數位轉型趨勢,也讓科技巨頭牢牢掌控著數以十億計用戶的生活,然而一場全球反壟斷風暴正在醞釀當中,美國科技巨擘首當其衝。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全球因此來到經濟、社會、產業發展的轉捩點上,也讓2021年的金融市場充滿不確定性。對此,臺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陳添枝參加安本標準投信與《天下》雜誌共同舉辦〈全球變局 經濟前線〉2021年全球投資展望,提出明年的趨勢展望與投資對策。

《工商社論》指出,1980年代末期及1990年代,政府積極推動重大公共建設、徵收公共設施保留地、強化社會福利制度等重大政策,造成政府支出過度且快速膨脹;再加上擴大租稅減免範圍,以及稅收成長減緩甚至停滯,使得政府財政由平衡轉為赤字,債務不斷累積,財政健全已難企求!

綜合媒體報導,台灣櫃檯買賣中心週二指出,低利環境有利企業發債籌資,本地公司債與金融債今年發行規模已突破1兆台幣,預料明年仍可望維持充沛發行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