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農地工廠納管大限已於今年3月截止,但全台新增建違章鐵皮廠房中,卻有七成是沒有加工事實的「準違章工廠」,《工輔法》管不到、也拆不了。

營建業留意, 環保 署去年發布修正《營建工程 空氣汙染 防制設施管理辦法》,將於今年11月上路,從擴大管制對象、提高圍籬等六大面向強化管制工地空汙,預估4,000處工地受影響。環保署提醒,常見工地錯誤包括圍籬種類不符規定、砂石土方等未覆蓋防塵網等,業者應留意。

海洋越變越熱,導致中國沿海降雨增多。1項國際性的研究發現,過去36萬年來,中國東部發生的季風雨增加與海水的熱含量提高有關。專家也提醒,如果人類持續製造溫室氣體讓地球 暖化 ,不只海水溫度越來越高,還包括出現暴雨及海洋生態系統破壞。

為因應蔡英文總統提出的「二○五○淨零排放」遠期目標,民進黨政府認為二○一五年通過的「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法」(溫管法)所規定的 減碳 目標過於保守,而由 環保署 進行修訂,推出更為積極的減碳法規,並將法案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業經行政院會通過,目前正在立法院審議中。

台灣2009年起推動碳 足跡 標籤,但至今僅核發1240件產品,效率不彰,立委要求檢討, 環保署 表示,過去沒有母法規範,因此碳足跡標籤政策為鼓勵性質,但「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若修法通過為「 氣候變遷 因應法」後,將有母法可強制要求。

一項調查顯示,去年全球對氣候變遷的擔憂不增反減,只有不到半數的受訪者認為,氣候變遷在未來20年可能對他們的國家造成「非常嚴重的威脅」。

俄烏戰爭已持續超過半年,歐洲多數國家追隨美國腳步,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大幅減少,甚至停止向俄國購入天然氣,此舉連帶造成化石燃料價格在國際市場不斷飆升。影響所及,向來倚賴俄氣的歐洲,在俄國輸歐的「 北溪 一號」與「北溪二號」兩條管線確定無法供氣後,今年冬天的能源供給不僅面臨嚴峻挑戰,更已出現長期性的能源危機。

我國空氣品質標準長期低於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引,且近年台灣空品平均值早就達到法規要求,明顯有加嚴空間,環團、朝野立委昨舉辦記者會,呼籲參考WHO指引重訂空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