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行政院明年初將提出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草案,國發會主委龔明鑫6日首度透露,會參考國際能源署(IEA)的指引,IEA的淨零路徑是2050年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約占70%,台灣也許比率沒有辦法那麼高,因為台灣地狹人稠,但恐怕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占比也要超過50%、60%以上,才能夠達到淨零碳排目標。
因應氣候變遷是當前全球重大課題,其中,如何在穩定能源供應的過程進行能源結構調整,以及如何在維持經濟發展的目標下從事產業結構調整,是兩項重要挑戰,而二者之間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環保署日前正式預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明文宣示台灣要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並正式納入碳費機制,由環保署針對排碳大戶徵收碳費,台灣終於要正式啟動碳定價機制,對於減碳而言,是相當正面的一步。
發表於「自然評論地球與環境」(Nature Reviews Earth and Environment)期刊的一項研究預示美國西部未來的降雪情況,在未來約35年至60年間,若全球暖化仍未減緩,美西許多州預計連續幾年將幾乎無雪,將威脅水資源,專家呼籲各界行動解決迫在眉睫的水資源危機。
英國人冬天需要用天然氣供暖,但費用不斷高漲,根據英國能源與氣候情報部份的報告顯示隔熱性較差的房屋經濟受創最嚴重,預計一年會多支付246英鎊的暖氣費用。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於1日呼籲各金融機構董、總,從現在開始盤點並思考自身碳排量,以及投融資客戶的碳排量;他說「過度國防或聲色犬馬的產業,要做一些取捨抉擇」,面臨極端氣候變遷下的風險與商機,需從董事會高度,從策略上去發揮加強金融影響力。
兩週後就是1218公投日,公投第四次意見發表會2日登場,正反方代表積極闡述意見。
美國氣候特使凱瑞1日表示,中國、印度與俄羅斯等溫室氣體排放國必須加緊行動,幫助世界避免全球氣候暖化的最壞影響。凱瑞指出,各國做出的減少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承諾,目前尚不足以實現把全球氣候暖化程度在本世紀控制在高於前工業時期攝氏1.5度範圍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