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民國104年底,延宕二十多年的《國土計畫法》終於三讀通過,並在去年五月正式開始實施,預計將全台分為國土保育地區、海洋資源地區、城鄉發展地區、農業發展地區等四大區域,六年內預計再以子法來訂定實施細節,不過在子法尚未公告下,「農地農用」要如何實現,不再只是競選口號,各界都在密切關注。

國土計畫法重點之一,使區域計畫順利轉換銜接至國土計畫,就該法草案架構,推動直轄市、縣(市)政府擬定各該區域計畫,透過多次結合產官學研各界精英所擬定的《區域計畫法》訂定,目前新北市及台中市已有草案。

農委會主委正式交接,但前任曹啟鴻僅在位八個月,就匆匆接棒給林聰賢,外界皆擔憂民進黨政府推行的「新農業政策」是否就此胎死腹中,將影響未來農業政策的規劃;對此,農委會強調,包含十大項目的新農業政策不會受主官更替影響,將維持其一貫性,在四年內盡力達標。

士林、北投區自然生態豐富,但受到都市發展影響,生態系統破壞嚴重。在地議員何志偉認為,士林、北投河川密度高,適合做為生態整治的示範基地,建議市府以近自然工法,規畫親水空間、復育生態;北市水利處表示,已鎖定適合的地點,正在進行可行性評估。

為防備前年乾旱重演,經濟部除評估實施限水措施外,也擬定「救命水」開源計畫,預計今年將全面檢視全國「防災備援水井」,擇定淨水場附近水井優先重新深挖,取用更多地下水,缺水時當救急使用。

缺水範圍擴大!經濟部昨日召開水情會議,決議如果近日沒有明顯降雨,未來兩周新竹、苗栗、台中、嘉義、台南與高雄水情燈號將上調為「吃緊」綠燈,加上桃園、新北板新月初就進入綠燈,總計全台有8縣市水情吃緊。

行政院4年內將投入630億元進行水環境建設,易淹水區域以縮減至18%為目標,自來水普及率可提升至94.35%,漏水率降至14%,每日常態供水能力將增加50萬噸,同時選出台灣43條河川,改善水質的同時,打造親水遊憩景觀河岸,媲美日本鴨川或南韓清溪川。

素有「農業憲法」稱號的《農業基本法》立法爭論長達10年,新政府去年上任便宣示將力拼《農業基本法》草擬,據了解,農委會內部在上個月已擬出初稿版,並於當月22、23日邀集專家學者召開座談會,由於座談會意見分歧,農委會表示,「我們正努力將不同意見納入草案中,若順利會盡量在二月底送至行政院,進行跨部會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