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主委林聰賢接棒 新農業政策是否續航 成施政挑戰

農委會主委正式交接,但前任曹啟鴻僅在位八個月,就匆匆接棒給林聰賢,外界皆擔憂民進黨政府推行的「新農業政策」是否就此胎死腹中,將影響未來農業政策的規劃;對此,農委會強調,包含十大項目的新農業政策不會受主官更替影響,將維持其一貫性,在四年內盡力達標。

對於「新農業政策」的十大項目,農委會企劃處副處長黃振德表示,現有的「新農業政策」是去年年底通過行政院核定,預計花費四年時間來執行。至於政策是否受影響,副主委陳吉仲也強調,這個政策不會因主官變動而停擺,農委會是一體性的,因此將持續推動各項計畫執行。

在主委交接的同時,《上下游》透過盤點現有的「新農業政策」執行現況,讓讀者瞭解政策施行成果,也作為林聰賢上任後是否維持政策「續航力」的觀察。

IMG_2433─1360

(左)曹啟鴻卸下農委會主委交棒給下任主委林聰賢(右)攝影/孔德廉

「新農業政策」十項主要內容與執行盤點

一、推動對地綠色給付:

既有稻穀的保價收購和休耕政策每年都要花費超過兩百億元,又無法有效提升糧食自給率,在反對聲浪不斷的情形下,去年先在六地區試辦「對地給付」與「保價收購」雙軌制,給付部分稻農可選擇不繳公糧,自己賣米,政府支付每公頃一萬元的「對地補貼」,鼓勵稻農不衝產量,改拼品質,好調整稻產銷結構;今年則會擴充到18個鄉鎮,補貼每公頃將會提升到1.5萬元,後年再進一步將推廣到全國,針對五十萬公頃水旱田,只要「農地農用」就給予給付。

二、穩定農民收益:

試辦農業保險,推動《農業保險法》專法,盼望在立法院下個會期通過。去年擴大試辦梨保險,今年則是稻米、芒果、釋迦及農業設施等保險,希望四年內農業保險覆蓋率達六成。

除了農業保險外,農民年金改革和調整對專業農的產業政策補助,也希望可以有效提升農民收入,盼望能從現有每戶農家年平均所得102萬元,四年後上升到180萬元。

三、提升禽畜產業競爭力:

將會試辦屠體分級和拍賣,沼氣發電也是重點項目。

四、推廣友善環境耕作:

改變以往的慣行農法,開辦有機與友善農環境補貼,並規劃《有機農業法》立法

五、農業資源永續利用:

全面盤點現有的農地耕種狀況、數量及品質,處理未登記工廠的農地問題,配合《國土計畫法》來劃定農業發展地區。在缺工問題部分,成立農業技術團和推動農業勞務團,成立「勞動力專責單位」

漁業部分則是計畫讓傷害性漁法退出沿海3浬,以保護沿近海漁業資源。加強遠洋漁業管理符合國際規範,執行遠洋漁業三法,及十一個行動方案打擊非法、未報告及未受規範漁業(IUU),以達成漁業資源永續利用,改善作業環境,維護漁業勞動者權益。

六、科技創新強勢出擊:

建立設施農業新技術,結合資通訊、物聯網、大數據、生物科技與綠能經濟,具體來說就是加強自動化機械進入,以解決嚴重的缺工問題,再來就是推動強固型設施,像是溫室模組,以應變天災農作受損等問題。另有推動碳儲存和碳捕捉的「生物碳技術」,讓農業廢棄物做成生物碳循環利用,以期土壤優化。

七、提升糧食安全:

針對休耕地鼓勵種植進口替代作物或非基改大豆、玉米,建構完善的採後處理與農產品加工體系,鼓勵農民與廠商契作生產,輔導青年農民投入生產至加工的垂直整合,以增加農村生產活動與農民收入,希望雜糧種植面積到2020年達到十萬公頃。

糧食自給率的部分,會從生產、需求、行銷和國際四個面去執行。生產是透過政策補助提高進口替代作物生長,需求是透過營養午餐,行銷和國際則是加強國際行銷和出口,並且提升行銷費用,最終目標是2020年後糧食自給率上升到40%

為推動大糧倉,提高雜糧復耕面積,從去年到今年底,農糧署陸續已補助了3000、4000萬,投資了大小農機,包含採收、播種、後端集貨、色彩選別機等,大豆耕種面臨無機械的狀況逐漸緩解。

八、確保農產品安全:

確實執行食安五環,擴大建立國內消費者可信任的台灣產銷履歷制度(Tracea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TAP),並與GLOBALG.A.P.(全球良好農業規範)接軌,讓台灣優質農產品取得國際消費者信任,預計在四年內把吉園圃CAS和產銷履歷等所有標章整合成單一標章制度。

九、增加農產品內外銷多元通路:

現有農產批發市場設備老舊,未導入電子化拍賣系統,因此要全面推行電子話、智慧化批發市場,預計到明年擴建兩處現代化批發市場,2020年增見四處產地農產品物流物中心。

外銷部份著重新南向政策,積極拓展東協、南亞、紐西蘭和澳洲等市場,以「台農發公司」來協助農產品進出口

十、提高農業附加價值:

整合產銷體系與加工,建構區域加工專區,裡頭有區域農產加工廠,整合農民團體、農業產銷班、農民與青農等,配合集貨處理中心加進行流程處理。

新任農委會主委確定由前屏東縣長曹啟鴻出線,68歲的他,去年卸任縣長後,曾對外表示,未來將專心推動綠能和水資源、安全農業,內閣名單正式公佈前,他接受上下游專訪,坦言再次投入公職,是個困難的決定,但希望能運用先前屏東經驗,為台灣農業做點事,「希望為台灣土地留下一點好的資產。」

曹啟鴻堪稱台灣農地結合綠能的第一人,2009年擔任屏東縣長時,利用莫拉克災區及地層下陷農地,搭建太陽能板「養水種電」,被稱為環保縣長,上任後,他預計延續「綠色經濟」,一改現在個別廠商和農民在農地種電的亂象,由政府在不利耕作的農地,統一規劃區位,設置光電板。

至於敏感的TPP和瘦肉精美豬開放議題,曹啟鴻說,談判不是農委會決定,不過重要的是強化國內體質,輔導豬農提升育成率、推動屠體評鑑、脫離口蹄疫疫區以便外銷,「體質強化了,就不怕外國進口豬肉」,目前不會開放國內使用瘦肉精。

2-曹啟鴻和浮動式太陽能板

曹啟鴻背後即為浮動式太陽能板(攝影/林慧貞)

改革農地種電亂象,地方政府應出面整合

曹啟鴻是土生土長屏東林邊人,曾任國大代表、省議員、立委、屏東縣長,從政資歷深厚,綠能產業是蔡英文主要政見,屏東是台灣農業產值最高的縣市,又有養水種電的成功經驗,曹啟鴻的出線不令人意外,在行政院長林全公布內閣名單前,他早已陪著蔡英文巡迴各鄉鎮,甚至和副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低調出席3月初的東京食品展,參訪日本「農電共享」的案例。

「光采濕地發的電,一天可以供應40戶人家!」站在林邊「光采濕地」的高腳屋裡,曹啟鴻熱滿意地看著矗立在泥地上的光電板。這裡原先是地層下陷魚塭,擔任屏東縣長任內,他推動「養水種電」,參與的光電廠商必須繳交「國土保育金」,光采濕地便是全台第一個,由地方政府買地、規劃的綠能環境教育園區,也是蔡英文當選總統後,產業之旅的第一站。

曹啟鴻說,綠能是解決土地污染的好工具,屏東鹽鹼地推動養水種電後,雨水漸漸洗掉土壤中的鹽分,上任後將延續屏東經驗,推廣「農電共享」,基本原則是農地一定要農用。

他觀察,之前政府推廣農地種電,但缺乏經驗,導致光電業者和農民自行交涉,在農地上單點式蓋太陽能板,導致許多亂象,許多業者為了發電效率,光電板蓋得密密麻麻,底下種菇,但陽光完全透不進來,長期來看對土地不好,「農地結合太陽能板的目的,應該是復育國土。」

他期待讓地方政府擔任中間人,盤點不利耕作的土地,取得地主共識後,再請台電拉饋線,集中區位發展太陽能,把握「租地不賣地」的原則,讓農民保有土地,初步將以目前農委會公告的18區不利耕作地為主,但不限這幾區,會讓各縣市政府由下而上,提出適合區位,荒廢的國有地或污染地、地層下陷區是優先考慮對象。

曹啟鴻打算先做一個綠能示範園區,不只種電,底下也能做經濟利用,例如興建高生物安全的密閉式禽舍,防堵禽流感病毒;或是提供豬舍,讓有意願更新豬場設備的農民,暫時易地養殖,這些豬隻排放出來的糞便可集中處理,做成沼氣發電。

如何確保光電板下的作物達到「農業經營」規模,一直是農委會和地方政府最頭痛的事,曹啟鴻說,未來將要求太陽能板在一定的建蔽率或透光率,已有業者在雲林蓋了透光率70%以上的太陽能板,每個板子間隔6公尺,連曳引機都開得進來,未來遭環保署公告的污染土地,可以結合光電板,種植作物吸附重金屬,整治完成後即可恢復生產。

1-曹啟鴻拜訪用沼氣發電的豬農

曹啟鴻拜訪用沼氣發電的豬農(攝影/林慧貞)

回應TPP挑戰,強化豬肉產業體質

美國4月初公布2016年各國貿易障礙評估報告,再度要求台灣開放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被外界視為台灣加入TPP的交換條件,未來農委會將如何面對這個挑戰?

曹啟鴻說,「談判不是在農委會這邊,TPP 是國家層面的談判,我們希望換得長一點的緩衝期,改善、調整體質。」

配套措施包括推動「屠體評鑑」,建立品牌,改善活豬拍賣只看外表、體型,不論品質的問題;提升小豬育成率,丹麥一頭母豬可以育成28隻小豬,台灣不到20隻;鼓勵豬舍取消一貫化飼養,單純養母豬、種豬、小豬等等,出貨時統進統出,才好消毒、打疫苗,育成率也高。

曹啟鴻表示,未來會推動低利貸款,鼓勵豬農升級設備、鋪設太陽能板、豬糞廢水沼氣發電,改善鄉村生活品質、強化產業體質,「加入WTO時,雞農也抗議當時的行政院長蕭萬長,可是經過這段時間,台灣麥當勞90%都用台灣雞肉;我們體質強化後,就不怕外國豬肉。」農委會也預計在一年半內建立「拔針」計畫,讓台灣脫離口蹄疫疫區,外銷豬肉。

目前台灣不允許使用瘦肉精,未來是否維持此標準?曹啟鴻說:「希望不用修改。」台灣成本比不過美國,不如改善豬舍、建立自己的品牌,農民很聰明,應知道不使用瘦肉精才有市場區隔。

考慮拉長農舍移轉人資格

曹啟鴻的同鄉、現任立法院長蘇嘉全,5年前曾爆出透過妻子名義,購買豪華農舍的爭議,農委會去年修正「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明令農民才能興建農舍,不過當時受到地方民代反彈,無法順便修改《農業發展條例》,將移轉人資格也一併修正為農民。

未來將如何面對農舍爭議?曹啟鴻說,移轉資格一定要改,否則非農民又想取得農舍的人,可能事前請農民出面蓋,幾年後再轉移,未來會修改《農發條例》,延長移轉資格,時間拉長後風險增加,商人自然不敢炒作農舍。

DSC_0760-1280

新任農委會主委曹啟鴻接受上下游專訪(攝影/潘子祁)

推動灌排分離、減農藥、化肥

在農地政策上,曹啟鴻說,任內一定會處理農地污染的問題「open data」污染農地資料,以前大家不敢面對,環保署雖然公佈了污染農地,但實際上有多少,應該要再盤點,「我們要面對問題,不要隱瞞;一直說謊,後面就要用更多謊來處理,也會有食安問題。」

為了讓農民在整治時有收入,農委會預計結合太陽能發電;同時推動灌排分離,不讓工業水污染農地。

減農藥、化肥也是曹啟鴻推動重點,他說,台灣農藥使用量是世界第一,應該朝安全、有機農業前進,之後會推動契作制度,確保農產品穩定供貨,同時加強檢驗,讓加工業者安心使用本土原料。

「有機、安全農業是永續發展的基礎,」曹啟鴻說,巴黎氣候變遷會議COP 21,特別提出有機農業,可過濾空氣、提供綠色景觀、儲碳、避免污染海洋,可說是「綠色GDP」,台灣還有很大的推廣空間。

綠色經濟第二招,農漁村導入生態旅遊

綠色經濟也包括提升農業價值,面對農漁村經濟衰弱、人口流失,曹啟鴻分享小琉球的經驗,縣府嚴格禁止漁民使用三層流刺網、燈火漁業,主動出錢收購網子,一開始漁會很反彈,但漁民發現釣到的魚變多了,紛紛轉向支持,小琉球成為南台灣生態旅遊重鎮,連恆春、枋寮漁會都來觀摩。

他說,未來在漁村將推動合理捕撈,創造生態、觀光價值,發展綠色經濟,「大家都說農業GDP只有1.6%,但其實有11%,要全民認同綠色經濟,必須把平常對農業不認識的人,拉進來農村,讓台灣人在農村吃喝玩樂兼長知識。」

此外,他認為台灣應發展「海洋牧場」,用海上箱網養殖,因為養殖漁業的面積有限,且用了太多淡水,台灣在漁業上應更永續,應負起地球公民的責任。

DSC_0783-1280

農村與生態並行的綠色經濟,是曹啟鴻對農業的願景(攝影/潘子祁)

相關新聞

總統當選人 賴清德 即將在5月20日就職,新 內閣 人事先後陸續已公布5波,賴清德今天親自公布國安首長人事布局,率領準國防部長顧立雄、...
缺電危機引發社會關注,繼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日前呼籲「 核能 不是人類公敵」, 國民黨 立委與學者專家昨天宣布,將推動「核子反應器設施延役條例...
當沖降稅的第二次延長將於年底到期,第三次延長的呼聲已起,甚至有單位鼓吹當沖降稅的「常態化」、永久釋出租稅優惠,從此沒有到期煩惱。...
 兩岸開放觀光出現轉機,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稍早於「馬習二會」上釋出恢復兩岸旅遊交流善意後,大陸國台辦24日指出,陸方將採取積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