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砲火猛烈聲中,環保署環評大會昨(8日)通過「中科擴建二期」案。為滿足半導體產業發展需求,國科會在既有中科台中園區西側規劃擴建二期,預計引進2奈米晶圓廠,耗水、耗電量大,不少民眾出席反對,環保團體也呼籲業者須在2030年達成100%綠電使用。
宜蘭縣內並無水庫,水源仰賴豐沛地下水。近期宜蘭縣府推動農地重劃,地方擔憂波及員山鄉深溝淨水場,重劃後的整地、混凝土工程以及大量農舍進駐,將衝擊脆弱的地下水源。
人類經濟活動超過地球負載,二氧化碳異常增加,破壞了自然界的大氣比例平衡,減碳成為全人類共識,負碳技術則是達到淨零的主要作法。
土耳其強震使得台灣人口稠密區的抗震能力受到關注,台北市長蔣萬安今天(8日)表示,依內政部數據顯示,台北市若發生規模6以上地震,會有約4000多棟建物倒塌,未來將儘速推動老屋或危老相關重建。
地球上各地的環境變遷,並非獨立的事件,而具有廣泛的影響力,這樣的氣候「遙相關」特性,近日被發現可橫跨上萬公里。
台灣美國商會今(7)日發布《2023年商業景氣調查》報告,結果顯示42%的受訪者期望政府能夠將「充足的能源」列為未來一至三年的首要任務;還有67%的受訪者擔心是否有足夠的綠色能源供應來源。
零售業者家樂福與南投農民合作在門市販售石虎香蕉,和泰汽車結合導航商Garmin開發石虎出沒路段圖資。
全球第一個課徵跨境碳稅的法案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已在2022年12月在歐盟理事會取得重要進展,預定會在今年10月開始試行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