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在我們那個時代,都稱呼大學裏親近的老師叫先生而不名,這是一種混合日本式與民國式的流行說法。從當他學生到同事,有一段長時間,楊先生都留平頭,訪客甚多,有慕名而來,有參與或關心民主運動的,那時的他全心研讀心理學,而且什麼都涉獵,主張一個學系要五臟俱全,從生理到社會、從正常到異常、從嬰孩到老人、從個體到集體,要不然體會不出心理學真正精神之所在,我們也都要教多類課程,認為理所當然。當有了總體性的了解後,便亟思真正走入主流之中,...

美中貿易戰已正式開打,硝煙四起。雙方陣式看似已排開,但雙方是否有隱而未現的重武器?最後的決戰場在哪裡?

王汎森 採訪/李宗陶

2012年初秋在台灣中研院見到的王汎森先生比四年前消瘦許多,他失掉了一些體重,增添了一些責任,比如,2年前由中研院歷史最久的史語所(1928年由傅斯年創建)所長而成中研院副院長。他主要的學術職位包括中研院院士、英國皇家歷史學會會士。

訪問之前,我們有幸參觀了史語所的文物陳列館,看到了珍貴的「居延漢簡」,河南安陽殷墟遺址考古現場的復原景觀,以及發掘的牛、鹿鼎等青銅器的一部分。橫跨數千年的器物莊嚴、...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自2018年3月3日起,每周六上午9:30到10:00,與正聲廣播電台「政經天下」節目合作專題單元「公義與永續」。

從兩個面對國際現狀課題:第一個是,讓我們站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看看台灣金融業跟鄰近的國家,如美國、日本,比較過去十年的表現是如何;其次,美國經濟現在股市創新高,剛完成的稅改其範圍之廣前所未見,尚看不太清楚目的成效,乍看亦有矛盾,結果現仍拭目以待。若再造成全球經濟動盪,唯它是問。

金融海嘯爆發10年,國際政經環境仍動盪起伏,對台灣有何影響?央行總裁彭淮南將在任期屆滿後卸任,新任總裁將如何因應挑戰?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將於1月18日舉辦「國際經濟金融動盪、台灣的深思與因應」論壇,邀請兩岸重量級經濟學者專家一起前瞻國際趨勢、關心台灣的未來。

事實上,政府提供誘因留住頂尖人才,他們所能創造出的經濟效益將遠超過其所得,且為全民所共享,這是一個正向而良好的循環,過去台灣高科技業的蓬勃旺盛,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一味追求所得的公平正義,犧牲的反倒是國家整體的競爭力,得失之間,值得深思。

人工智慧到大數據的發展史起伏近半個世紀,二○○○年後為全球化的資訊與通訊技術帶來產業版圖的快速更新。台灣雖造就引以為傲的晶圓代工昂首全球,但在數位時代裡未能全盤佈局,落後日本、歐美、甚至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