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隨著出口連續八個月衰退,以及大陸紅色供應鏈的崛起,台灣升級轉型速度益形迫切,財經相關部會也感受到龐大的壓力。不過,在政府公共債務逼近GDP四成上限的壓力下,補助工具編不出預算;租稅優惠在營利事業所得稅由原先25%降至17%後,租稅工具祇剩下R&D抵減一項,且抵減率大幅縮水。法規鬆綁則在行政、立法扞格不入,跨部會協調功能不足之下,效率大打折扣,ECFA服貿協議、自由經濟示範區均在立法院擱置可見一斑。

金庸名著「倚天屠龍記」張無忌所練的九陽神功裏有一句話,「他強由他強 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 明月照大江。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只要我們自己強大,又何懼於各種危機?好好修練內功,增加自己的實力,就是台灣目前唯一的因應之道,不論政府或企業,大家應該把握時間,積極努力,共同為台灣開拓光明的前景。

面對國家轉型與世界快速變動的局面,過去台灣創造了經濟奇蹟,但也犧牲了許多自然資源,政府每年在水土保持、防洪治水及救災預算愈編愈多,但災害反有日益嚴重趨勢,缺乏上位宏觀指導的全國國土計畫,除了在空間規劃上失序,國土資源的保育工作也無法有效整合。

至於公私部門及中央地方的溝通合作,如何納入民眾參與機制,原住民的土地使用保障,以及整合相關國土計畫與保育事權等問題,都有待國土計畫法的上位規範,...

過去數十年,我國雖創造了經濟奇蹟,但奇蹟的背後卻也犧牲了部分自然資源,加以全球氣候變遷所引致的災害日漸嚴重,台灣近年重大天災如九二一地震及莫拉克颱風等,在在暴露國土容受力的脆弱及韌性都市建構之必要性,民國六十三年制定之《區域計畫法》(最新修正日為民國八十九年)已不符時代背景需求,政府每年在水土保持、防洪治水及救災預算愈編愈多,但災害反有日益嚴重趨勢,缺乏上位宏觀指導之全國國土計畫,除重複投資的空間規劃過於浮濫,國土資源的保育工作亦無法有效整合...

當世代聯結與分配均等出現問題,如何重新構思並紓解分配困境?當前租稅改革的結果究竟是『藏富於民』還是『藏於富民』?當全球普遍性的貧富不均現象持續擴大,台灣如何尋求突破?如何在產業發展、金融創新領域積極爭取興利機會?當中國拋出亞投行等經濟面的策略佈局,台灣應從何種角度切入思考?利弊得失的風險評估及國家發展策略如何均衡?特邀請前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前財政部長何志欽、中研院院士胡勝正及佛光大學講座教授華而誠,針對分配正義發展與規劃進行新詮釋。

台灣目前面臨的問題是生活及工業用水量持續增加、自來水及灌溉用水供水效率偏低、自來水輸配水管線老化、灌溉系統漏損嚴重、自來水水價偏低、自來水公司不僅無財源進行減漏更新,甚至虧損。

台灣近十年來已少見風調雨順,非澇即旱已是常態。氣候變遷下過去少有的「乾旱」業已發生,年平均降雨量由九百億噸到去年只有七百億噸,平均年用水量需一百八十億噸,去年因降雨減少僅有一百四十億噸可供利用。在中央與地方積極「抗旱」,推動「節水型社會」、應對「水需求」的當下。

氣候變遷挑戰下, 水資源豐枯震盪更加劇。年平均900億噸雨量,約180億噸可供利用,去年僅700億噸降雨,僅140億噸可用,缺水已來臨。(資料來源:...

世界經濟持續整合與變動下,從貨幣、跨國企業到區域整合等面向,國際政治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甚鉅;而各國政府與跨國企業在資本追逐利潤的過程中,包括人才、勞務與商品的快速流動,台灣又該如何面對全球化洪流的挑戰?產業轉型必須與國際接軌,財政規劃也須在地轉化。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特邀請前香港中大校長劉遵義、前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前財政部長何志欽、中研院院士胡勝正及佛光大學講座教授華而誠等,針對發展與分配如何兼顧議題舉辦講座,就實務層面,聽產官學各領域專家如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