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升溫,本周確診人數來到1億2672萬人,死亡人數也達277萬人,預計下周確診人數將達到1.3億人,死亡人數恐怕突破300萬大關,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即便全球已展開疫苗接種,疫情卻不如預期下降,各洲的有效病例再生數和解封指數都回到警戒線之上,正式進入第3波流行,高達60%以上的國家年底之前仍無法解封。
拜登宣布將投入2兆美元政府支出用於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通過提高企業稅籌集2兆美元收入,這是重塑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的數兆美元努力的第一階段。
周延鵬指出,華為從今年起開始在5G領域收取專利費用,將根據手機費率對單台手機專利許可費上限為2.5美元。不僅揭幕了5G SEP專利授權主張,更揭露沒有或只有微量5G SEP的國家和5G各類產業運用的企業,例如台灣、日本、印度、東南亞、歐美洲大部分國家和南半球國家與企業,要如何因應5G時代?
德國郵政DPDHL集團加速去碳化計畫,做出科學基礎減碳目標決策,並且在2030年前投資70億歐元發展氣候中立物流。
昨天核四廠最後一束燃料棒完成外運,外界與今年8月將登場的「重啟核四公投」引發聯想,是否還有重啟必要。台電今(29)日強調,核四燃料棒已過保固期,外運是原廠要求,也是遵照立院決議,「無關核四重啟公投通過與否」。
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葉銀華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公司治理的問題,主要涉及大股東或管理階層是否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動用公司的資源。這些問題的本質一直存在,只是手法日新月異而已。
德國總理梅克爾今天敦促國內各邦,要加強遏止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感染率飆升,甚至暗示修法通令全國實施宵禁,以控制住第3波疫情。
為避免氣候變遷帶給人類毀滅性浩劫,世界各國積極發展綠能,透過減碳來解決暖化問題,但離實現目標仍有一大段差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發布的最新報告,2050年之前,清淨能源投資須增加30%至131兆美元,才能達到《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